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高级搜索:
发布时间:
枣树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2009-07-3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林业局 李春玲 王 娟 王文丽

枣树因其枣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栽植适应性强,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林果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枣锈病、枣粘虫等常见虫害,严重影响枣树的丰产和枣果的质量,从而降低了枣树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枣锈病、枣粘虫的防治十分重要。

一、枣锈病

1、为害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小点渐变为淡灰褐色,随后小点凸起呈黄褐色—这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其皮破裂后,散出黄色粉状物的夏孢子。病叶易脱落,造成树势衰弱,对当年及来年枣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

2、发生规律  枣锈病的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病菌主要以多年生菌丝在枣芽中越冬,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来源。6月中旬至7月上旬病菌孢子形成,开始逐渐侵染叶片,7月中旬至下旬见到病叶出现,以后病叶数量及发病程度迅速增长,严重时全树叶片都染病。在雨季来得早,降雨较多的年份6月中旬即可发生,且病情严重。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生病情较轻,一般在8月中下旬造成落叶。

3、防治方法  当枣树上开始见到零星病叶时,全树细致喷1次20%粉锈宁乳油2000倍,可控制全年病害发生。如使用1:2:200或波尔多液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需在7月初、8月初各喷1次。

二、枣粘虫

1、为害症状  幼虫食害枣芽(花、叶、果),造成枣花枯死、枣果脱落,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对产量影响很大,此虫仅为害枣树。

2、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枣树主干粗皮缝内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于嫩芽及光滑枝条上。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花,继而为害枣叶和枣果,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枣叶,啃食果皮,蛀入果内。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夜间活动,对黑光灯有很强的趋光性。幼虫可吐丝将枣叶,枣花缠绕,并吐丝下垂,随风飘迁。粘虫各代发生期均受当年气温影响,有早有迟,发生期延续时间长,三代之间有重叠现象。

3、防治方法  ⑴物理方法:①束草诱集幼虫化蛹,在各代幼虫化蛹前,在主干分叉处束草,诱集幼虫入内化蛹,及时解下烧掉。②利用成虫的强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⑵药剂方法(树上喷药)  要力将枣粘虫消灭在第1代幼虫为害期。在枣芽萌发期喷1次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等菊酯类农药即可基本控制。如病情严重,可在5月中下旬加喷1次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等有机磷农药。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