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包括那几级林木?各级林木有哪些特点?
3.简单描述上层抚育常采用的三级分级法。
4.抚育采伐间隔期。
5.疏伐的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各个方法的实施要点,如何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时间。
6. 植物景观的审美遵循那几方面的原则?
7.选择观果树种时有哪些标准?试举例说明。
8.造林综合合格面积满足那3项条件?
9.薪炭林的作业方式有哪些?
10.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11.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参阅: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的“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景观生态学”等等教材,即可得以答案。
森林经营学
英文:silviculture
简称营林学。研究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科学。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采伐、森林主伐与更新、次生林经营三大部分。在森林生态学和测树学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森林中的种种矛盾,及时恢复森林,扩大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环境,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和各种有益效能,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合理控制采伐量,以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Ⅰ级(优势木):树高、直径和冠幅生长最高大,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级(亚优势木):树高略仅次于Ⅰ级木,树冠发育均匀、大小略次于Ⅰ级木;
Ⅲ级(中等木):生长中等,但树高和直径居于Ⅰ、Ⅱ级之下,树冠较窄,位于林冠中层,树干圆满度好于Ⅰ、Ⅱ级木;
Ⅳ级(被压木):高径生长落后,树冠受压挤,通常为小径木。其中可分为(Ⅳa和Ⅳb);
Ⅳa:树冠狭窄,侧方被压,但枝条在树干上分布均匀,树冠能进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只有顶部才能进入林冠层,侧方和上方受压
Ⅴ级(Ⅴa濒死木或Ⅴb枯立木):生长极落后,完全处于林冠之下,树枝稀疏或枯萎。
应用克拉夫特生长分级对林分进行分级,主林冠层主要是由Ⅰ、Ⅱ、Ⅲ级木组成的,Ⅳ、Ⅴ级木组成从属林冠层。随着林分的发育,林分分化和自然稀疏的过程主要淘汰的是Ⅳ、Ⅴ级木,而主林冠层的林木株数也逐渐减少,一些原来属于高生长级的立木逐渐下落到低生长级。但是,在未经人为管理的林分中,一般不会发生林木由低生长级向高生长级过度的情况。这就是下层疏伐产生的理论基础。
此法主要应用于壮龄以后的同龄针叶纯林。幼龄林因为林木分化不明显,不能分级。此分级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用来作为控制采伐强度的依据。缺点在于主要依据林木的生长势和林冠的形态分级,没有照顾到树干形质的缺陷。
森林抚育间伐的强度与间隔期来源:
一、抚育采伐强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概念(1)、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占林分蓄积量的比例。(2)、抚育采伐总强度:各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量的百分率。
2、表示方法(1)材积法:采伐木的材积(v)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率: Pv=v/V×100%;或采伐木断面积(g)占林分总断面积(G)的百分率:Pg=g/G×100% (2)株数法: 采伐木株数(n)占总株数(N)的百分率:Pn=n/N × 100% (3)每次抚育采伐强度级别(材积法) ①弱度:砍去原蓄积量15%以下; ②中度:砍去原蓄积量16~25%; ③强度:砍去原蓄积量26~35%; ④极强度:砍去原蓄积量的36%以上(4)总抚育采伐强度级别(材积法) ①弱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40~50%; ②中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51~75%, ③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76~100%; ④极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100%以上
二、抚育采伐强度确定方法
(一)合理采伐强度的标准森林抚育采伐强度取决于:经营目的、运输劳力、小径材销路(经济状况)、树种特性、林分密度、年龄、立地条件(生物性状)。顶端优势明显的速生树种——大强度,壮龄期树木生长旺盛、抚育后恢复快——大强度,中龄期树木生长减弱——小强度,立地条件好——大强度,反之——小强度
(二)确定方法
1、定性法定性间伐:主要考虑间伐木的选择,按照林木分级确定砍伐的对象,根据选择的间伐木计算间伐量(1)按林木分级确定间伐强度 ①砍伐全部Ⅴ、Ⅳ级木——强度间伐;砍伐全部Ⅴ级木,部分Ⅳ级木——中度间伐;只砍Ⅴ级木——弱度间伐;②保留优势木和有益木,采取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砍伐有害木(2)根据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确定间伐强度当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达0.9左右,则间伐,间伐强度控制在间伐后郁闭度0.6,疏密度0.7以上。
2、定量法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和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1)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关系确定 冠幅大小,反映了单株林木营养面积的大小,对直径生长量影响甚大。冠幅越大,所占据的生长空间也就越大,越有利于胸径生长。两者的相关程度可用回归方程表示,根据回归方程求出不同径级应保留的立木株数,以此作为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1136株5~20厘米样木树冠面积和胸径分析发现,树冠面积依胸径变化呈双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Cw=D/(2.8167-0.03498D)(r=0.98),误差5.1%左右。(2)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又称为树冠系数,随树种、年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密度适中、连年生长量较大的林分内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一般计算间伐强度时常取1/5树高。以H表示树高,单株立木所需要营养面积为(H2/5) ,每公顷间伐后保留立木株数为:N=10000/(H/5) 2=250 000/H2。按照这一方法,测得林分树高后,即可确定间伐强度、算出单位面积保留株数。(3)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抚育采伐强度林分管理图——表示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应用于定量间伐和森林清查、生长预测和划分经营类型密度效应——立木密度对林分生长有制约因素。根据林分密度效应,研制出密度管理图。林分密度管理图上的五条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自然稀疏线。 等直径线:平均直径相等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或单位面积蓄积随株数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等树高线:上层高相等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或单位面积蓄积随株数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等疏密度线:森林经营中调节林分密度的线,以各等树高线的最大蓄积量为1,沿各等高线以10分的比数下降为0.9、0.8、0.7…….,将相同点连接成线而得最大密度线:当林分在某一生长阶段中,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株数密度最多的关系曲线。自然稀疏线:林木株数随着林分的生长而日益减少过程的曲线。
三、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1、 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指相邻两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 2、确定间隔期的原则(根据采伐强度):(1)根据林分的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大的,间隔期短。(2)根据树种的特性。树种生长快、处于生长旺盛期,宜短。(3)根据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缺材少材区,间隔期宜短。第四节 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一、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树高生长 总体来说,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2、直径与材积生长 抚育间伐能提高林木的直径生长量,尤其是受压林木的直径生长。由于抚育采伐能提高直径生长量,从而提高单株断面积生长量,提高单株材积生长量。抚育间伐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论不一致,一般以中等间伐强度的林分材积生长量最大。
3、 叶片变化与根系生长 单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大,全林总叶面积以中等采伐强度为最大;抚育采伐能使保留木根系营养面积变大。二、抚育采伐对总生产量的影响林分总生产量:单位面积的林分,因抚育采伐和主伐所得木材产量之和。根据大量试验表明:抚育采伐对林分总生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抚育采伐与生态环境
1、光照强度 抚育采伐使光照强度增加,提高了林分内散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2、温度和湿度 夏季均随采伐强度林内温度升高,冬季则相反;林内空气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3、土壤肥力 结论不一致。
四、抚育采伐对木材质量的影响
1、年轮宽度增大;
2、秋材百分率提高,木材容重和硬度加大;
3、木材纤维长度加大
4、管胞和导管长度加大五、抚育采伐与林分稳定性抚育采伐能减少风折、雪压、病虫害等事件发生,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抚育采伐:
从幼林郁闭起到成熟林采伐(主伐)前一个龄级止的这一段时间内,在森林中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目的在于:保证森林由目的树种和优良立木组成,提高林木品质;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年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木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加强森林防护及其他有益的效应。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具有双重意义。实践中应重视培育森林,不能片面为取得木材而强调间伐。在中国,森林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与疏伐两种。
观果树种:
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园林绿化已作为衡量一个城市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各城市的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改过去那种单纯以绿色为主的绿化格局,逐渐向彩色与绿色的协调配置过渡。现在彩叶植物已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其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例如:紫叶矮樱、美国红栌、紫叶稠李
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1、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指相邻两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
2、确定间隔期的原则(根据采伐强度):(1)根据林分的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大的,间隔期短。(2)根据树种的特性。树种生长快、处于生长旺盛期,宜短。(3)根据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缺材少材区,间隔期宜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734590100f1jh.html
更多内容请您查阅:森林抚育规程。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划分:
应用logistic模型,可以定量确定前慢期、速生期、后慢期3个生长阶段,其中速生期内的生长量约占总生长量的60%。
我做过此类研究,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与我联系。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整体.各器官的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它器官生长的影响.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这种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
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如根,块茎及鳞茎等,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包括茎,叶等.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根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协调,主要是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的相互交换供应.地上部分所需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是由根部供给的,而根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激素等是由地上部分的叶子制造的.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抑制和制约的一面.在年生长周期中,地上部分高生长的速生高峰期,与地下部分根系的速生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在生长初期,根系生长比高生长快,而且早,最早出现生长高峰,这是因为根系生长要求的最低温度比地上部分低.随后,地上部分高生长速度逐渐超过根系生长速度,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地上部分高生长速生高峰期过后,由于地上部分的营养器官制造的大量碳水化合物输送到根部,促使根系加速生长,因而根系生长又加快.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普遍会出现主茎生长很快,侧枝生长较慢的现象.这种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apicaldominance).松树,桧柏和杉木等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松,柏,杉等林木的侧枝,越近顶端的受抑制越强,离顶端远的,受抑制弱,因而形成塔形树冠.有些树种的顶端优势很弱或者没有顶端优势.林木的根系也有顶端优势,主根生长旺盛,使侧根生长受到抑制.在主根受损时,侧根才较快生长.所以,在苗木移栽或造林时,修剪过长的主根,可使侧根及须根生长加快,有利于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在生产上,根据需要来保持或去除林木的顶端优势.杉,松等用材树种,需要保持顶端优势,使其长得高大,通直.此外,园艺上,果树的修枝整形和盆景的培育,移苗时断根促进侧根生长,也是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从种子萌发到开始花芽分化之前的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后,林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长发育两个不同阶段,但彼此不能截然分开.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给的.因此,营养器官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生殖生长过旺,会影响营养生长.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周期性,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限称为间隔期.
丰歉年产生的原因:
在丰产年(大年),林木结实量过多而消耗了大量当年和过去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造成下一年结实所需的营养物质严重不足,致使当年花芽分化受阻,花芽量减少,分化期缩短,花芽不能充分发育,导致来年花果减少,着果力降低,产量下降.相反,在歉收年(小年),林木结实少,消耗养分少,枝叶积累营养较多,可形成较多花芽,来年开花结实就多.在林木种子生产上,为了缩短林木结实周期性和间隔期,必须实行集约栽培,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如控制适宜的密度,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实施必要的疏花疏果等,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林木年年丰收.而在培育用材林时,需要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控制生殖生长,把养分集中于营养生长,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薪炭林与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的经营类型和作业方式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短轮伐期矮林
通常选用萌生力强的阔叶树种进行萌芽更新。
(二)速生薪炭林
目前国内外发展最广的一种能源林,主要靠速生树种的生产潜力和提高集约经营强度以达到速生高产的目的。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是良种壮苗、灌溉、施肥、精细管理。
(三)头木作业薪炭林
这是一种保留树木基干,不断截取其萌生枝条作为薪材的作业方式。
(四)鹿角桩作业薪炭林
一般造林后第6年锯去主梢,在树高1米以上处留一对粗壮枝条,作为一级技,然后在这一对一级技上各选留一对二级枝,其余侧枝每隔1-2年截取一次作薪材,这样不断截梢,形成多次分枝树冠,其状如老鹿头角,故称“鹿角桩”。
(五)材薪兼用林
许多用材树同时也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通过对用材林的抚育间伐、整枝即可获得薪材。
(六)材薪混交林
在同一块林地上选择适宜搭配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进行带状或株间混交造林,形成复层混交结构林分,上层木实行乔木作业以培育用材,下层木实行矮林作业生产薪材。
合格面积标准
1、人工造林合格面积:成活率≥85%的面积为人工造林合格面积。
2、人工更新合格面积:符合人工更新条件,成活率≥85%的面积为人工更新合格面积。
3、疏林补植合格面积:符合补植条件,每亩补植株数不少于国家或省规定的下限标准,成活率≥85%的面积为疏林补植合格面积。
4、封山育林合格面积:符合封山育林适用条件,具备了合理齐全的封育规划和作业设计,设置了明晰的固定标志,落实了职责明确的管护机构和人员,制定了技术合理的封育制度和封育措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封育措施,建立了封山育林技术档案,且无砍柴、伐木、烧山、放牧、割草等任何一项人畜危害现象的面积为封山育林合格面积。
5、低效林改造合格面积:符合低效林改造条件,采取了相应改造技术措施(稀疏林补植、针叶纯林补阔等),每亩补植株数不少于国家或省规定的下限标准,成活率≥85%的面积为低效林改造合格面积。
综合合格面积是指按面积加权后获得的数值。
观果品种选择标准:
首先选择造型紧凑,果实分布比较均匀,以便于以果造型;
尽量选择果实颜色漂亮,叶子也很漂亮的品种,这样能增强品种的欣赏性;
选择一些成花容易、挂果早的品种,以便在不同季节能观赏到鲜艳的花朵和果实。
人为地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称为人工修枝。
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将单纯同龄林中的林木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 Ⅰ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 树冠很大, 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Ⅰ级, 树冠向四周发育, 在大小上也次于Ⅰ级木; Ⅲ中等木——生长尚好, 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 树冠较窄, 位于林冠的中层, 树干的圆满度较Ⅰ、Ⅱ级木为大; Ⅳ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 树冠受挤压, 通常都是小径木, 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Ⅳa——树冠狭窄, 侧方被压, 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 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 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 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V濒死木——完全处于林冠下层, 生长极落后, 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又可分为a、b二亚级(Ⅴa——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Ⅴb——枯死木)。
上层抚育常采用的三级分级法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或称辅助木)和有害木 3类。
相邻两次抚育采伐所间隔的年限叫做抚育采伐重复期(间隔期)。
疏伐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下层疏伐法 也称德国疏伐法,主要砍伐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 径级较小的被压木、 濒死木和枯立木,也砍伐个别粗大的干形不良木。该法主要用于松树、杉木、落叶松等针叶纯林。伐后可改善森林卫生状况,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并可促进保留木的生长。由于只砍伐在自然选择中将被淘汰的下层木,而不改变自然选择的趋势,森林仍保持较好的水平郁闭。疏伐所得,大都为径级较小的木材,经济效果较差。 上层疏伐法 也称法国疏伐法。主要砍伐与优良上层木相竞争的居于林冠上、中层的林木,也砍伐林冠下层的濒死木和枯立木。砍伐木时,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或称辅助木)和有害木 3类。干形优良、树冠发育正常、生长旺盛的林木是优良木,属培育对象;有利于优良木生长的林木为有益木,属保留对象;树冠庞大、干形尖削或分叉多节的林木和妨碍优良木生长的林木是有害木,应予伐除。上层疏伐主要用于橡树等阔叶林,能加长林冠层,形成垂直郁闭的林冠结构,有利于光能利用。由于上层疏伐主要砍伐上、中层林木,积极干预了森林自然选择的进程,能为保留木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上层疏伐要求较高的技术。疏伐后林冠水平郁闭降低较大,易遭受风害,在阳性针叶纯林中应用上层疏伐效果不良。此外,还有上层疏伐法的一种变型──综合抚育法,广泛应用于苏联。实施时在林内把在生态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为若干个植生组。以植生组为单位将林木划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然后进行疏伐。上述诸方法都须选择采伐木后再疏伐,统称选择性疏伐。 机械疏伐法 每隔一定距离,机械地确定采伐木或采伐行。又称几何形疏伐,或行列疏伐。凡定为采伐木或采伐行的林木,不管其大小和品质的优劣一律伐除。机械疏伐不进行选木,所以又称非选择性疏伐。工艺简单,工效高,成本低,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清理采伐迹地;但疏伐后,由于保留木中有一些是小径木或生长不良木,林分生长量常较选择性疏伐为低,林木质量也较差。
生态景观美学原则:态美泛指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工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生态美学原则在自然化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我们共同的呼声。净月潭风景林规划属自然化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恢复自然景观群落保护物种生境和自然过程为目的。根据风景林地的边缘地带性质参考典型地貌的森林覆盖比例,合理的森林覆盖应为 15% (乔木) 58% (小乔木、灌) 27%( 草 ) 。
选择观果树时必须注意形与色两个方面,形状要求以奇、巨、丰为准。“奇”指果形奇特,如:铜钱树果实象铜元;耳豆树的荚果弯曲,两端浑圆相接象耳一般;秤锤射果实如秤锤一样。“巨”指果形大,如柚;“丰”指果数量大。果实的色彩有更大意义,现列于下。
①红色果者:平枝子、水栒子、山楂、枸杞、火棘、金银木、南天竹、桔、柿、石榴等等。
②黄色者: 银杏、梅、杏、枸桔、梨、木瓜、沙棘、香蕉等等。
③蓝紫色者:紫珠、蛇葡萄、葡萄、桂花等。
④黑色者: 小叶女贞、小蜡、女贞、爬山虎、君迁子等。
⑤白色者: 雪松、红瑞木、陕甘花楸等。
果实不仅可供观赏,又有招引鸟类及兽类的作用,可给园林带来生动活泼的气氛。不同果实可招来不同的鸟。如小檗易招来黄连雀、松鸡等;红瑞木类易招来知更鸟等。但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在重点观果区,应须注意防止鸟类大量吃果。
在飞机场不种植吸引鸟类的果木类。幼儿园不种植有毒的果木类。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满足综合造林成活率≥85%、I、Ⅱ级苗使用率符合技术规程、造林密度合格率符合技术规范。
薪炭林的作业方式有5种:
林木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影响到其它器官的生长。认识林木各个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对培育林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由根部提供。而根部所需的糖、纤维素等由地上部分提供。林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制约。在年生长周期中,地上高生长的速生期与地下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在生长初期首先开始根系生长并达到高峰,随后高生长逐渐加快达到高峰,在地上生长高峰期之后根系又开始快速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种生长模式有人用有机物质的分配理论来解释,即地上部分合成的有机物质,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分配给自己,然后才分配给其它器官。这种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年生长周期,也可以解释施肥等引起的地上和地下生长相关性。
(二) 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普遍出现主茎生长较快,侧枝生长教慢的现象。
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松、柏、杉等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越接近顶端抑制作用越强。因而形成塔形树冠。
林木的根系也有顶端优势,因此,在主根受到损伤时,侧根生长较快。所以苗木在造林时,修剪过长的主根,可使侧根和须根生长加快,增加造林成活率。
某些果树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但有明显的先端优势。即: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三)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前期是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开始开花结实,进入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长发育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彼此不能截然分开。
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激素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营养器官的生长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长,反过来生殖器官的生长也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周期性。为了缩短林木结实的周期性,必须加强集约的管理,保证林木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四)极性和再生
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森林在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阶段。一般根据林分生长发育变化,林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林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特点。划分为6个生长发育时期:
(一)森林的形成时期 (幼龄林时期)
特点:
在这个时期的前期,幼树呈散生或团丛状生长,树冠尚未 交接[人工林造林后1~3年为幼苗阶段(也叫成活阶段),幼苗成活后到郁闭阶段为幼树阶段。后期树冠开始交接,林分开始郁闭,形成幼林的环境。森林的性状和特点不稳定。
幼树在扎根生长,地上部分的生长较慢。每个植株在很大程度上是单独和环境发生关系。
任务: 此时主要应进行松土、除草和割灌等抚育。
(二) 森林的速生时期(壮龄林时期)
林分高度郁闭,林内光照显著变弱,林下植被稀少,林分外貌基本定型,森林环境的特点比较显著。
林木生长加快,高生长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又称为干材林时期。
林木之间的竞争加剧,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非常强烈。
任务:此时主要应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三)森林的成长时期 (中龄林时期)
森林的外貌及结构已经大体定型。
高生长逐渐变得缓慢,直径生长逐渐达到最高,材积生长也很旺盛,树冠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期。
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应然很激烈,自然稀疏应在进行,但比前期有所缓和。
任务:此时应主要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四)森林的近熟时期(近熟林时期)
林木开始开花结实,林冠继续保持郁闭。
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已经趋缓,
个体之间的竞争和自然稀疏明显减缓。
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时还应进行疏伐。
(五)森林的成熟时期(成熟林时期)
林木开始大量开花结实,郁闭的林冠开始开裂。
高、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已经进入成熟。
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缓和,自然稀疏基本停止。
任务:此时应进行主伐利用。
(六)森林的过熟时期(过熟林时期)
结实和种子质量开始下降,发生枯梢和生理衰老现象。
生长几乎停止或已经停止。
林分变得稀疏。
任务:从营林角度森林不宜保留倒这个时期,应进行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