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铁哥哥     提问时间: 2007/3/27 19:58:35
问题:
 
请问专家,有何技术能使毛竹的竹肉增厚\竹节增长?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3/27 21:08:50

http://www.jxly.gov.cn/lyyw/yw/200703/t20070327_9983.htm

江西省推广毛竹竹腔施肥丰产技术

    3月22—23日,江西省林业厅在省林科院举办全省毛竹竹腔施肥丰产技术培训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远飞在培训班上作重要讲话,对推广毛竹竹腔施肥技术提出要求。
    龙远飞指出,毛竹是我省林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由省林科院和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共同完成的BNP毛竹增产剂及竹腔施肥丰产技术成果是我省毛竹科学经营的重大技术创新,对加快培育竹林资源、发展毛竹产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满足广大林农的科技需求、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是面临的重大任务。省林业厅对竹腔施肥技术推广非常重视,提出了三年推广200万亩的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目标任务,他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竹腔施肥技术对提高全省毛竹经营水平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作为巩固林改成果、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二是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管理,制定检查、验收和考核办法,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三是要创新技术和机制,不断完善,要在推广中研发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液肥剂型,逐步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同时要创新推广机制,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和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省林科院院长黄小春出席培训班并致辞。各设区市林业局分管领导、有关市县林业技术人员、毛竹经营大户共80多人参加了培训。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3/28 8:54:50

平衡施肥对毛竹笋、材品质的影响

  毛竹林配方施肥项目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施肥不仅能大大提高笋、材产量,而且对笋、材品质有良好促进作用(表1)。

(表:表1 奉新春笋(上部)营养品质测定结果 )

测定项目 蛋白质 脂肪 总糖 单宁 Vc 纤维
% % % % 毫克/百克 %
平均值 2.43 0.59 1.04 0.195 11.56 0.73
对照 2.34 0.54 0.75 0.188 11.40 0.69
增长率% 3.8 9.3 38.7 3.7 1.4 5.8
测定项目 氨基酸 水分 灰分
毫克/百克 % % 毫克/百克
平均值 1983.5 91.74 0.81 0.80
对照 2105.0 92.05 0.86 0.88
减少率% -5.8 -0.3 -5.8 -9.0

注释:6个配方处理平均值
  在我们选用的6个配方处理中,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处理之间,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新笋的营养成分大部分提高,蛋白质、Vc、总糖、脂肪、纤维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特别是总糖含量提高38.7%,其中尤以NlPlK2处理(每亩施用纯氮4.6公斤、氧化磷0.72公斤、氧化钾9.0公斤)各项指标提高最多。这将明显提高竹笋品质和口味,提高其经济价值。

  研究结果还表明,平衡施肥对竹材产量质量也有较大促进作用,表现为竹径增粗,竹壁增厚,枝下高,竹节数均增大。立竹径粗比对照平均增加0.3厘米,每株至少增收1元(毛竹以径粗作为价值标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3/28 10:32:43

关键技术:
1、造林技术
毛竹造林多以母竹移栽造林为主,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⑴造林地选择:以山坡、山麓或山谷疏松湿润、PH值4.5-7、土层深50cm以下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造林为好,干燥山脊、盐碱土和易积水平地或洼地不宜造林。
⑵整地挖穴:整地方式以全垦整地为好,但坡度较陡时可采用带垦、块垦或穴垦,整地深度20-30cm,秋末冬初进行为宜。整地后按100×60×50cm规格挖穴,并将表土垫于穴底,施足基肥并与表土拌匀。
⑶造林密度与造林季节:造林以株行距3×4m或3×3m为宜。近距离移竹和小规模造林,一年之中除高温伏天外均可进行,大规模造林则以11-2月之间为好。
⑷母竹采挖与栽植:选取2-3年生、径粗4-7cm、植株健旺、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母竹造林,并按来鞭20-30cm、去鞭40-50cm采挖。挖取母竹时,竹鞭截断面要求光滑,注意不撕裂竹鞭、不损伤“螺丝钉”、鞭芽和竹杆。母竹挖取后用保湿材料包扎鞭蔸,并留5-7盘枝砍去竹梢,切口要平滑,不能撕裂竹秆。母竹栽植时须确保根舒鞭展秆正,并一次性浇透定根水和在表层覆盖一层3-5cm厚松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幼林管理
⑴加强新造林地的管护:遇有露兜、露鞭、露根和母竹歪斜等现象,要及时培土填盖,或设立支架以防风倒。过旱要浇水,久雨须排涝,以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同时要及时检查造林成活率,成活率低于80%时应补植或重造。
⑵加强抚育管理:为促进新竹尽快成林,造林后1-3年内每年应进行1-2次除草松土抚育工作,并适量施肥,以保障土壤养分供给。
⑶合理套种:新造竹林1-3年内可套种固氮植物或经济作物,以起到以耕代抚、促进成林和增加收益作用。
⑷适度间伐:幼龄竹一般比较细小,应按去小留大、去劣留强、间密留疏原则适度间伐一些细劣竹株,以促进幼林生长,提早郁闭。
3、成林抚育与竹林丰产经营
⑴合理留笋养竹:留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调整竹林结构的重要环节。对4-6年的成林竹林,应严禁采挖冬笋和严格控制采挖春笋。竹林进入丰产稳产期后,可按去小留粗、去劣留强、去边留内、挖密留疏原则有计划地组织适量采挖冬笋和适时挖取退笋,每亩留足成竹壮笋70-80株,并结合规范采伐,使竹林立竹度保持材用林每亩250-350株、笋用林150-170株、材笋两用林200-300株,1度、2度、3度与4度以上竹比例保持30%∶30%∶30%∶10%。
⑵加强垦复抚育:新造竹林成林后应加强垦复抚育工作,每4-5年为一抚育周期,在一个周期年进行深翻垦复1次、产山松土1次和劈山砍杂2-3次。垦复深度为20-30cm,松土深度为10-15cm,并应清除石块、竹蔸和树桩,砍杂须除尽杂灌,桩蔸不能高于10cm。垦复宜在秋末或冬季,松土砍杂在6-9月份为好。
⑶竹腔、桩蔸施肥:利用生物型肥料,采用新竹竹腔施肥省工省肥,且肥效高、肥效长。一般亩均用肥量500-600ml,人均日施肥可达9-10亩,笋、竹产量比常规施肥至少可提高30%以上。同时可用化肥对伐蔸进行桩腔施肥,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加速桩蔸自然腐烂。
⑷规范竹材采伐:采伐时间应选择在秋末和冬季进行,采伐量须小于生长量,并严格按砍老留壮、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强和“留三去四莫留七、五度填空”原则进行规范采伐。伐后及时清理林地,并劈裂桩蔸以利腐烂。
⑸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发生病虫害时,可用新竹桩腔施药技术治理,药效快而长,用药量和施药速度基本同桩腔施肥。
⑹立竹号字与竹林建档:每年应用毛竹专用号字笔骒新竹进行号字并建立林分档案,以利竹林的科学和规范化经营管理。
预期效益:
毛竹造林后一般3年可郁闭,5年投产,8年达丰产结构。林分产量每年每亩平均可产竹60根以上、竹笋400公斤以上,且竹林生态效益持久。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