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forestry     提问时间: 2007/3/26 12:03:30
邮箱:
问题:
 
关于碳汇交易

请问现在国家对造林公司的碳汇交易有何规定?
碳汇交易如何进行操作?
如果种的是速生杨,碳吸收的指标在国内有无技术规定?在国外是如何规定的?
国内有没有成功的碳汇交易案例?
  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3/26 13:33:49

请您登陆“中国碳汇网”:http://www.fcarbonsinks.gov.cn/

查阅相关信息。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3/26 13:41:30

由于受到方法学的限制和尚无国际碳汇项目认证机构,世界上目前还没有注册成功一个CDM造林项目.2003年底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方式和程序规定,CDM项目必须在CDM执行理事会获得注册后,其产生的减排量或碳汇才是有效的.继2005年11月底CDM执行理事会第22届会议通过了中国林科院建议的退化土地再造林方法学之后,2006年5月CDM执行理事会第24次会议又通过了两项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2005年第11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关于启动谈判发达国家2012年进一步承诺和加强CDM执行等决定,避免毁林或减少毁林有可能成为未来承诺期除造林,再造林以外,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重要林业活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3/26 13:45:33

这里面有一篇文章,可供您参考:http://cache.baidu.com/c?word=%CC%BC%3B%BB%E3%3B%B9%DC%C0%ED%3B%B0%EC%B9%AB%3B%CA%D2&url=http%3A//www%2Ecq%2Ecei%2Egov%2Ecn/content%2Easp%3Ffcode%3D469564&p=8264c416d9c04ab107b1c4710a179c&user=baidu

应对气候变化 “林业碳汇”给中国带来机遇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3/26 13:51:27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

  为了适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需要,加强对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统一管理,经研究,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2月22日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挂靠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在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领导下,组织制定林业碳汇项目的国家规则、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相关政策;负责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工作;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约相关的技术活动;负责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统计和分析,开展信息交流,组织人员培训。

联系方式: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84238191  thb@forestry.gov.cn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3/26 14:00:02

目前中国“碳汇”项目操作办法是在CDM项目审核理事会审批下买卖双方签订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出售方负责对新造林地进行管理和培育,购入方则以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碳汇”。有些“碳汇”项目则以风电、水能开发等清洁发展项目的形式出现,有的还为农民、林场工人,特别是妇女提供生态教育、植树造林、管理以及相关的培训。“‘碳汇’项目不仅从宏观上促进全球生态区与工业区的协调发展,微观上更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京都议定书》自2005年2月16日开始生效以来,国内外涉及碳汇减排的公司、机构和组织纷纷到川商谈合作的可能。为了迎接这一机遇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基础工作和技术准备,四川省森林碳汇办公室在保护国际和美国大自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有关人员,采取边学习,边探索的工作方法,编写了《四川省森林碳汇项目本底调查指南手册》(框架)和《四川省森林碳汇项目作业设计指南手册》(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对框架进行细化和充实,最终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四川实际和符合项目需要的规范性文件。编制规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森林碳汇交易的运行程序、办法和规则,为卖方操作提供支撑,为买方认可提供依据,为买卖双方的监测提供对比;同时,面对碳交易市场的到来,森林碳汇项目规程的编制也为其它的碳汇交易开辟了丰富理论、总结经验和实施示范的先河;为全国范围内制定森林碳汇交易的规章制度提供借鉴。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3/26 20:52:25

离实际操作还有一段路程.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