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的容器种类
制作容器的材料有:软塑料、硬塑料、纸浆、合成纤维、泥炭、粘土、特制的纸、厚纸板、竹篾等。
容器的形状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其中以无底的六角形最为理想,因为六角形、四方形有利于根系舒展。而早期采用的圆筒状营养杯,易造成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定植以后,根系伸展困难的现象。经过改良以后的圆筒 状或圆锥状容器,其内壁表面均附有2-6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根系可沿棱向下伸展,根尖抵达底端排水孔口,遇空气干燥作用而得到控制。
容器的规格:容器规格相差很大,主要受苗木大小的影响,北美、北欧地区多数是用小型的,直径2-3cm,长度9-20cm,容积40-50cm3。在亚热带、热带、苗木较大,容器也较大,容积可达100cm3。
目前用的育苗容器主要有两类:
第一:可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
这类容器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如日本的纸质营养杯、美国的粘土营养杯、北欧的泥炭容器、中国华南的营养砖。
1、纸质营养杯(育苗蜂窝纸容器)
纸质营养杯是日本创造的,这种容器可与苗木一起栽入土中,经微生物分解而不致阻碍根系向外伸展,大多用直径4cm,高8cm的纸杯。纸杯以纸浆和合成纤维为原料,用不溶于水的胶粘合成无底六角形纸杯、纸筒,侧面用水溶性胶粘成,使用方便,折迭式的250-350个纸杯可在瞬间张开,然后将两端固定在苗床上,把营养土填满纸筒振实,冲穴后播种。
2、粘土营养杯
粘土杯是美国用专门的机械压制成形,表面涂蜡,在温室育苗过程中不易散碎,但造林以后在土中可吸水软化和被根系穿透。杯呈上下均一的圆筒状,内壁有两条纵向突起的棱,有利于根系的舒展和提高容器强度,杯径2.5cm,高10.2cm,壁厚0.3cm。
制成的粘土杯放入73-78℃的蜡锅中涂蜡,每个涂蜡粘土杯重约45-50g,在温室内培养湿地松,火炬松效果很好。
3、泥炭容器(挪威、芬兰、瑞典和日本较多使用)
容器用70%泥炭,加入30%具有束缚力的机械纸浆压制而成,这种容器具有很好的通气和透水性。生长在容器中的苗木,当水分充足时,根很容易从容器壁向外伸出。不浇水容器壁干燥时,向外伸出根即会枯死,而在容器内的根会形成大量的细根,在这样反复灌水和干燥的作用下,就形成细根盘结成块状的根系团(根球)。
容器规格:上部直径8cm,下部6cm,高度8cm。
4、营养砖
营养砖育苗,既适于大规模生产,又可进行小面积育苗,一般可采用因地制砖,营养砖苗每株重量达0.5-1公斤左右。
育苗地点应选在造林地附近,有水源的地方,制作营养砖的土壤以壤土和轻粘土较好(沙土松散,不利成砖,且渗水力强,增加灌溉次数,过粘则易板结,幼苗根系发育不好。)。
营养砖的制法:区划苗床与步道,苗床宽80-100cm,步道宽40cm,圃地四周开排水沟,床面平整,床面先铺0.5cm厚的沙子或炉灰,然后将营养土,铺在床面上,即注水搅拌成泥浆,并弄平床面,待泥浆适当干涸后,用特制的切砖器切砖,并在砖面中央作浅播种穴。砖的大小视种子大小,苗木生长快慢以及培育时间长短而定。一般的规格为:6×6×12cm 7×7×15cm 8×8×15cm 10×10×20cm 一般上午拌浆,下午便可切砖,切砖后即可播种,每砖播催芽后的种子1-2粒,播后筛以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用稻草,松针或塑料覆盖。
5、泥浆稻草杯
①制作材料是稻草和粘土,先将粘土碾碎加水溶成泥浆,不能太稀,也不宜太浓,做杯时将事先准备好一定口径的塑料杯或木棒用湿稻草由上至下缠绕,在底部收紧,然后用泥浆均匀的涂摸在稻草上,以不见稻草为度,然后脱模成杯,晒干备用。
②将切碎的稻草与泥浆充分混拌(用粘质土和稻草为原料),用模具制成容器晾干即可使用。
杯的规格为直径6-10cm,高为10-15cm,壁厚0.8-1cm,使用时在杯内填装营养土进行播种或移苗。
第二:不能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
1、聚乙烯薄膜袋,价格低廉,方法简便,效果好,国内外广泛应用。
用厚度0.03-0.04mm的薄膜,制成直径5-12cm 、高15cm的薄膜袋,袋壁每隔1.5-2cm穿直径0.5cm圆孔,排水通气,在袋内装填营养土播种或移苗,栽植时把薄膜袋划破把苗木从中取出栽植。
2、硬塑料杯容器
用硬塑料制成单个管状容器杯,上大下小,可制成四方形、圆锥形,杯内壁表面有3-4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育苗时把容器装填营养土后安放在特制的育苗架上直立。
3、穴盘育苗
塑料穴盘,通常由聚苯乙稀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和黑色聚氯乙稀吸塑两种形式,育苗时套起来挂在架子上使用,穴孔数有50孔,70孔、128孔、200孔、288孔等,黑色穴盘壁光滑,利于定植时顺利脱盘,白色聚苯乙烯外托盘质轻,好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