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等省
(-)形态特征 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长可达8米,小技褐色,稍具棱。单叶互生,叶片薄,卵形、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细齿,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后花托逐渐伸长,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二)生长习性 五味子多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杂木林、林缘、山间灌丛处,具有喜光、喜湿润、喜肥、适应性强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五味子种子具生理后熟特性,生产上需用低温湿润的条件催芽,种子室温袋藏7个月后,发芽率为零。五味子在开花结果阶段需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而在幼苗及营养生长阶段,则需阴湿的环境。一般栽后2年即可开花结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深翻细耙,施足底肥,一般翻地深度25-30厘米,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于播前作畦,畦高20厘米,畦宽l-1.3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
2.繁殖技术 从生产技术而言,一般以种子繁殖为简单、实用。
(1)种子处理
于土壤结冻前将选作种子的果实用清水浸泡搓去果肉,去除空秕粒,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2天换次水,捞出后与2-3倍于种子量的细湿砂混匀放地窖中沙藏,翌年5-6月裂口即可播种,也可在室内拌湿砂贮存木箱里催芽。;在层积前用250毫升/升赤霉素溶液或1%的硫酸铜水溶液浸种24小时,可使层积时间缩短3个月左右。
(2)播种 以春播为宜,于畦面横向开沟,行距15厘米,沟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土2-2.5厘米,适当镇压,之后覆盖一薄层草,再用绳子固定,以保持土壤水分,一般每亩播种量5千克左右。
(3)移栽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株行距120厘米X50厘米;为使株行距均匀,也可拉绳穴播,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1株,栽时使根系舒展,栽后踏实,灌足水分。
3.田间管理
(l)苗田管理 苗期注意遮荫,可适当搭简易遮荫棚。幼苗期对水分要求也很严格,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抽3-4片真叶时,可以间苗,并结合间苗,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
(2)定植期管理
①灌水施肥 五味子根系较浅,不耐干旱,生育期间应保持土壤的水分状况,不能过干。养分不足也可影响五味子的开花结果率,一般5月上旬追施尿素,每亩20千克。6月末,每亩宜追施过磷酸钙约40千克,促进果实生长成熟。
②剪枝春、夏、秋三季均可剪枝。春剪一般在枝条前发前,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夏剪宜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秋剪应在落叶后,主要剪掉基生枝,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③搭架 移植后第二年即应塔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丝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竿或木杆,竹竿高25-3.0米,直径1.5-2厘米,用绑线绑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
4.病虫害防治(l)根腐病 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为害根部。防治方法:①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②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毫升/升(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四)采收与加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注意勤翻动。烘干时,开始温度宜控制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