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做好封山育林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生态建设,大力造林绿化,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封山育林又是造林绿化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要正确认识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要转变重视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轻视封山育林的传统造林观念。在造林绿化方式上,要把封山育林放在首位,突出封山育林在山区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二、深入实际,搞好规划设计
封山育林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生态工程,必须要有科学详实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要在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林业调查资料进行规划,要全面了解封山育林范围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植被状况等,全面调查母树、幼树、幼苗、根株数量与分布状况等,最终确定封育范围、封育条件、经营目的、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育措施及封育成效预测等。
规划成果经审批后,要以封育区的经营单位或经营者为主实施封育,鼓励多种形式组织联合封育。封育期满后,林业部门要及时负责组织检查及成效调查验收,确保成效。
三、因地制宜,灵活封育
“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是山区群众的传统习惯。封山育林一般都要经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效,而一些偏远山区农民仍需要进行打柴、放牧、采小材小料、搞林副业生产等,因此,这些问题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灵活封育。
封山育林切忌“一刀切”,把所有的山封死,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全封、半封、轮封等封育方式,在边远山区、江河上游、水库集中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风沙危害特别严重地区,以及恢复植被较为困难的封育区,要实行全封,即全面长期封禁,一般封禁4—7年,封禁期内禁止砍柴、放牧和入山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育的一切活动;在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率较大的封育区要实行半封,即在树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封禁,其它季节在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前提下,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砍柴、割草等活动;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燃料等有实际困难的非生态脆弱区的封育区,可采用轮封,即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实行全封或半封。半封和轮封都是“封而不死,活而不乱”,封育效果很好,很受群众欢迎。
四、以封为主,封育结合
封山育林要贯彻实行“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没有严格的封禁,林地得不到休养生息、草木繁衍的适宜环境,没有适当的培育,长不出好的森林,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设置固定标志牌,设置封育工程区标志、警示性标志、管护区标志、封山育林标志等,界桩和主要进出路口设置围栏等,并书写封禁制度,要发布封禁布告,制订有关乡规民约,加强人工巡护,防止人畜破坏。另一方面根据林草生长情况,加强母树抚育管理,采取人工天然促进更新、平茬复壮,在缺苗处进行补植补播等有效措施,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五、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实施封山育林,管护是关键。
1、要建立健全管护组织,制定封育制度,设置管护机构和护林员,对封禁区严加封禁,防止人为活动和牲畜破坏,这是封山育林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在管护困难的封育区还要在山口、沟口及交通要塞设哨卡,加强封育区管护。
2、加强护林员管理。一要严格选拔护林员,签订详细的管护合同,使得管护工作责、权、利明确;二要制定封山育林管护工作制度,使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制定严格、切实可行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以调动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封山育林成效;四要不断加强护林员的政策与技术培训,提高其管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