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hl781213     提问时间: 2007/1/10 20:33:53
问题:
 
敬爱的专家:
    请问大头典竹一亩能种多少棵,它能大量产笋吗,一年能产多少笋?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10 20:40:44

大头典竹的栽培要点

    大头典竹又名新竹、大头竹、马尾竹、大头甜竹、胡笋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族绿竹属的丛生竹。其竹笋个体大,笋期长、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夏季清凉解暑解渴的山珍佳肴,并易加工成笋干或罐头。竹材纤维细长,可用于造纸、编织工艺品、加工牙签等,也可用作建筑材料。竹叶宽大,可用于织凉笠和裹粽子。大头典竹具有适应性广、繁殖生长快、根系发达、根茎合轴丛生等特点,且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在适宜地点种植笋量大经济效益高、投产期短,种植第二年即有竹笋收成。发展大头典竹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于该竹种不耐寒,在我市西北部常发生冻寒,故我市西北部不太适应种植。

  一、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大头典竹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要求年均温度200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80以上,年降雨量1500mm 以上。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PH值为4.5—7的沙壤土或轻壤土上生长良好。河滩、路边、房 前屋后、山坡地都十分适宜大头典竹的生长,选择的山坡地 坡度不应太大,一般在250以下,坡位中部以下,而且要求避风,水源方便。干旱贫瘠、土壤过于粘重以及地下水位太高的地方不宜作为大头典竹的造林地。

  2、林地准备                          

  在造林前一年的夏秋季,进行劈除杂草、灌木,挖净茅草头、小灌木头。植被茂密、地形平缓的可   酌情炼山或堆烧清理,但应开好10以上的防火路,做好防火工作。

  3、整地挖穴 

  可采取水平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一般采取块状整地,单株单穴种植,每亩50穴,株行距3.9*3.4m  穴位呈品字型配置,沿水平带作业,挖明穴,穴规格为穴面80cm ,深60cm,底60cm。在定植前10天左右每穴应施钙镁磷肥0.5公斤或杂肥5公斤,然后回表土至满穴。

        4、母竹选择

  母竹要求选择头一年生竹头苗,住头口径不小于6cm有1枝以上竹枝,竹杆高度10左右,有2—4个竹芽,竹头无破裂无腐烂。

  5、栽植方法

  栽植时间为3—4月份(惊蛰—清明)。栽植时应将竹蔸放在穴中央,并使竹蔸朝上坡方向,复土至第一个竹节基部,并加踩实,晴天应浇水保湿。

  二、抚育管理

  1、水份管理

  种植后三个月内要注意水分调节,遇雨要排除积水,天旱时要进行浇水,确保成活。

  2、除草施肥

  每年除草两次,第一次在5-6月份,全面劈草,块状锄草(2m宽,下同),扩穴,培土成馒头形,并结合松土每株施复合肥0.1kg(即在竹蔸上部30 cm处长60cm、宽20cm、深25cm的半月形施肥穴),施后覆土。第二次在8—9月份进行全面劈草,块状锄草,松土,培土成馒头。

  3、扒土

  种植的第二年开始这项工作,时间为每年2-3月份。扒土时,用锄头将竹蔸表土挖开,露出竹蔸上的笋芽萌动,促进长笋。扒土露蔸时间为7-10天,可结合扒土进行施肥,没穴以氮为主的复合肥0.2公斤,施后覆土施肥量应逐年增加。

  4、病虫害防治

  大头典竹的主要虫害是白蚁,可用呋喃丹或白蚁净在竹株周围洒上一层以防治为害。对其他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及时地做好预测预报,贯彻“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把病虫害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5、牲畜管理

  栽植后应严禁猪、牛等牲畜践踏或吃去叶片。

  6、竹笋采挖

  大头典竹的笋期一般为6月初至10月底,7—9月份为盛产期。出笋盛隔日可挖一次,初期和后期4—6天可挖一次。挖笋方法与绿竹相同。当年造林后2—3个月可出笋当年一般可发笋1—4个。当年第一个出土的笋应留作母竹,以后所出的笋可全部采挖,五年内可不再留母竹。五年后,在生产旺季每丛留1—2个大笋培养母竹,齐头锯去原有母竹,其余的笋可全部采挖。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10 20:43:11

    大头典竹为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合轴丛生笋用竹种,秆稍弯曲,直立,无刺,高达16米,径9-11厘米,节间长35-40厘米,竹壁厚2厘米,节上密被毡毛,新竹秆节间被柔毛。秆箨大,革质;箨片卵状披针形,直立或稍外曲,长5-9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大小变异大,长11-2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表面光滑,背面稍粗糙;小穗被柔毛,幼时长1.6厘米,宽约0.8厘米,成熟后长达3厘米,宽约0.7厘米,内稃两面均被微毛。花期3-5月。
    大头典竹分布较广,南至海南岛,北至粤北均有分布,是广东的主要笋用竹种,以珠江三角洲栽培较多,常在鱼塘旁边、沟渠两旁种植,有塘泥培土,以笋箨喂鱼的耕作习惯。南海、番禺等地栽培最盛,而以佛山市张槎乡的大头典竹笋肥大鲜嫩味美而出名。郁南县建城河两岸丘陵山麓也栽种不少大头典竹,但产量低于珠江三角洲。
    大头典竹分布区,年均温20摄氏度以上,1月均温12摄氏度以上,有短暂0摄氏度低温,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喜温 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
    大头典竹造林较多用移竹造林,也可用埋秆育苗、竹节育苗造林。母竹应选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秆基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竹。母竹挖起后,留2-3盘枝,在竹秆1.5-2.0米高处切断,切口截成马耳形,然后搬运移栽。整地应先垦或带垦,然后开植穴,规格70×70×40厘米,每穴施腐熟厩肥15-20公斤与表土拌匀作基肥。移竹造林宜早春行将萌动时种植,造林株行距4.5×4.5米,每公顷495株。造林后,为了提高竹笋产量,需采取如下经营措施:扒土,每年3月扒开蔸际土壤,使芽目露晒阳光,促笋芽萌动,早日出笋;培土,当笋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行培土,以盖过笋芽20-25厘米。培土结合施肥。培土目的在于笋芽在拔节前不见阳光,使笋嫩、味鲜而无苦味;割笋,一般早期笋全部采割,中期笋部分采割,部分留种,留种要注意在竹丛中分布均匀。晚期笋应全部采割;砍竹,当幼竹停止生长,应将竹丛中2年生老竹砍伐,使幼竹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孕育新笋。但个别起支持作用的老竹亦可保留;更新,当竹蔸隆起,影响耕作,竹和笋产量减少时,应挖掉老竹蔸,重新造林,一般8年更新1次。立地条件较好,经营管理精细地方,一般年笋产量每公顷1.8万公斤,最高达3万公斤。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1/10 22:03:14

这种子的发笋能力强,因此,初植密度可因地制宜,从20--40株/亩都行。

栽种该竹时,一定要选在合适的地段,尤其要注意低温的危害。

产量与经营措施有关,一般来说,600--1000公斤/亩。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1/11 9:17:30

大头典竹笋大都可食而味美。一般作为笋用竹发展,亩栽33株—42株,产量与立地条件和管理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