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1/2 21:57:58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品种可能不适合你处种植。
其次是管理严重不到位,请你朋友回顾一下,肥、药、剪等工作,做得怎么样?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2 22:08:57
李树流胶病又名真菌性流胶病,是李树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温暖多雨季节易发生。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干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 发生规律 李树流胶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该病以菌丝体传播发生。越冬后,在病枝条、埋在10厘米深土壤的病残体、遗留在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带菌率极高。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病菌于9月上旬形成子座在病部越冬,翌年3月形成分生孢子。在病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当旬雨量达30毫米以上和相对湿度达75%以上时就会出现大量分生孢子并释放,5月为发病高峰期,6月初为发病末期。病菌主要靠雨水和风传播,病斑部溢出的分生孢子会沿着雨水流下或溅落在新梢上,成为新梢发病的主要病源。病菌潜伏期为3~5个月,一年只完成一次浸染循环,是单病程病害。两年生枝或病斑上的分生孢子是主要浸染源。 防治措施 ①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李树时施足底肥,进入丰年后增施肥料,以促进树势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②消灭越冬病源。冬剪时做好果园的清洁工作,收集病死枝集中烧毁。 ③深翻土壤、晒垄。 ④刮除病斑。用药剂保护伤口,早春时加强检查,及时刮除病部,并用50倍液的抗菌剂402或50倍液的福美砷消毒伤口,再外涂波尔多液保护。 ⑤药剂防治。对发病较重的李树,可在其发芽前用40%的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全园喷施,主要喷湿主干和大枝,以保护枝干,防止病菌入侵,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2 22:12:44
您如果李树面积较大,建议您购买一本好书:
【书名】引进优质李规范化栽培 |
【语言】中文 |
【出版者】金盾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出版日期】2002 |
【作者】马定渭等编著 |
【载体形态】169页,19cm |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1/3 14:11:35
李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症状: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的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胀,树皮开裂,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的柔软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逐渐变褐成为晶莹而柔软的胶体,最后成茶褐色的硬质的胶块。随着流胶的增多,病部被胶体覆盖,形成层和韧皮部坏死,加上流胶诱致的腐生菌的侵染,树势日渐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树体死亡。 二、发病原因: 1、非侵染性流胶:树体上的伤口是引致流胶的主要原因。如霜冻、害虫的侵害、冻害、雹害造成的伤口。栽培管理不当可诱发流胶。如土壤粘重,灌水过多或不足,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壤过酸等。而李园中,栽培管理正常,植株健壮,病虫害少的发病较轻,幼树发病轻,大龄树发病较重。 2、侵染性流胶:病原菌侵染可造成李树流胶。冬季病原菌在枝干表皮中潜伏,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皮孔、伤口侵入,当气温高于17℃ 时,病部有胶液流出,以后胶点逐渐增多。 三、发病规律:流胶病主要在生长季发病,一般在4—10月。1年中有两次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第2次在8月下旬一9月上旬,落叶后不在流胶。夏季6—8月是流胶的盛期。 四、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树体的抗病性。注重以优质有机肥为主作基肥,配合速效化肥为、辅,化肥以磷钾肥为主。改善果园排灌状况,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2)及时防治病虫,减少伤口。重点消灭天牛类、吉丁虫蛀干害虫及在枝干上产卵的大青叶蝉。 (3)冬季树干涂白,防止冻伤及日灼,解除绑绳,减少树体损伤。 (4)通过疏花疏果,使树体合理负载,保持中庸偏上的树势,年年丰产、稳产。 (5)通过修剪,保持通风透光好。夏季修剪要轻,避免修剪过重诱发流胶。剪后对较大伤口要进行保护,可包扎和涂砷油或843康复剂。 2、化学防治 (1)发芽前,刮除病斑,,并涂药保护伤口。可用石流合剂原液、843康复剂原液涂抹病斑。也可在全园喷布2-3波美度石流合剂。 (2)生长期用药,防止病菌侵入。可用50%多菌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开花期及幼果期喷药防治。
|
|
|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1/3 16:46:03
您好,每年都是如此吗,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如果进行了防治仍然不能补救,建议采纳周专家的意见,检查一下品种是否适合在当地栽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