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8/22 17:22:20
松、杉苗立枯病 松、杉苗木立枯病又名猝倒病,分布于我国各地。为害松、杉类针叶树苗木及多种阔叶树、果树和农作用幼苗。是松、杉苗期最常见的病害。 症状:有四种类型:1、种芽腐烂型。种芽还未出土或刚露出土,即被病菌侵染死亡。2、倒伏(猝倒)型。幼苗出土不久,茎基部或根染病腐烂,缢缩变褐,幼苗站立住,很快倒伏,一经日晒,整株干枯。多发生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多雨时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同时,还常伴有梢腐烂类型、即苗梢染病腐烂,以致苗木枯死。3、立枯(根腐)型。幼苗出土2个月后,茎部已木质化,苗根染病腐烂,茎叶枯黄,但死苗站着不倒,而易拔起。4、叶枯型。发生在苗木生长后期,由于苗木过于密集,苗丛内光照不足,苗木下部叶片染病腐烂枯死,常造成苗木成簇死亡。 病原:在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是圃地积水、土壤板结,覆土过厚以及烈日曝晒,引起种芽腐烂,苗根窒息腐烂或日灼性猝倒。侵染性病原主是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无孢目的立枯丝核菌及丝孢目的交链孢菌、瘤座孢目的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毒目的瓜果腐霉菌。在浙江、安徽、四川,以镰刀菌分布最普遍,以立枯丝核致病力最强。此类真菌生活在土壤里,条件适宜,便侵染为害引起立枯病。 发生特点:1、老苗圃地连续培育松苗、杉苗3年以上容易发病,新垦黄泥土生荒地在1-2年内不易发病。2、前作是蕃薯、马铃薯、棉花和蔬菜的圃地容易发病;前用是土豆、水稻、柏木、苦楝、麻栎的轮作地不易发病。3、苗圃地下水位高,排水不好,土壤粘性重及土壤偏碱,容易发病。4、种子质量关差,雨天整地,整地粗糙,床面不平,或苗床太低,覆土这厚,都有利于病害发生。5、幼苗出土前,如遇低温多雨,容易发生种芽腐烂;幼苗出土出,长期阴雨,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加上光照不足,幼苗细弱,容易发病。6、氮肥过多,苗木生长嫩弱,容易发病;磷肥欠缺也易发病。施用未经充分腐烂的基肥(猪、羊栏肥、堆肥)既容易诱发地下虫害,又容易在发酵时烧坏苗根,诱发病害。7、苗木过密,后期容易发生叶枯型立枯病。 防治方法:采取以育苗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1、选择疏松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苗圃地育苗,切忌在蔬菜地、棉麻地上育苗。连年育松、杉苗,容易发病的苗地,应实行轮作。2、深耕细整,在春季多雨地区应作高床,床面平整,中部略高,以利排水。施用的有机基肥要充分腐熟,并重施磷、钾肥。3、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药剂有苏化911(10%甲基硫化砷)、苏农业6401(10%%甲基砷酸钙)、稻脚青(20%甲基砷酸锌)和70%敌克松等,用量每亩1.0-1.5公斤,按1:200-300比例拌和细土,均匀地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也可用硫酸亚铁每亩10-15公斤,研细均匀撒在苗床上,再轻轻耙入表层土中。然后再铺垫1层厚约2-3厘米的黄心土(山坡下层的黄心土),播种后仍用黄心土或焦泥灰覆种。黄心土内杂菌少,营养元素比较全,能保护和促进幼苗生长发育。4、精选良种,并根据当地气候,适时播种。不要播种过密,覆土过厚。种子用苏化911、苏农6401等药剂消毒,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先将药粉和适量细土拌匀,然后拌种子播下。5、出苗后,及时揭草,细心管理,注意排水和培土,保持圃地干湿适中。病害发生时,及时喷洒1-3%波尔多液或70%敌克松500-800倍液。也可施用苏化911、苏农6401、敌克松药土(用量同土壤消毒)。撒生石灰粉能控制后期发生的叶枯型立枯病的蔓延。
|
|
|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8/22 17:50:26
您好,首先在播种前就要对土壤进行严格的消毒,既然历年来都会出现这个问题,土壤的消毒就不能忽视,其实在播种后要精心的管护,除了及时喷洒多菌灵、甲津托布菌之类的杀菌剂,还应及时的清除病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8/22 17:51:43
4~5月为杉木幼苗的生长初期,由于苗木幼嫩,又逢雨季,易发生猝倒型立枯病,因此,应特别注意抗病保苗,一般用0.5%~1%的波尔多液叶喷洒幼苗2~3次进行预防。
|
|
|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8/22 23:33:32
最好的办法,是不搞树苗尤其是针叶树苗(包括松、杉)的“连作”。因为致病的镰刀菌在土壤中的潜伏期是较长的!
要想连年育苗,年年都不发病,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至少要种3年以上的水稻,再去种苗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