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M.Liu     提问时间: 2006/2/22 16:01:00
邮箱:
问题:
 
恳请专家回复,我家乡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在前几次的回复中,专家建议不要种植桉树为好,
所以现在考虑其他的树种。在我家乡有一种当地树种-----苦楝!
   请问:
      (1)苦楝的成材周期一般多长?
      (2)苦楝的成材后适合做何用途?是否适合做地板,用于造纸是否可以?
      (3)是否可以当作速生树种造林种植?
      (4)经济价值怎么样?

     谢谢专家的解答!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22 16:50:36

苦楝(拉丁名:Melia azedarach)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苦楝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繁殖容易,是我省乡土四旁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是制造高级家具及建筑优良用材。果肉可酿酒。果核可榨油,可入药,也可作增塑剂及油漆。树皮可提取苦楝素,用以驱蛔虫及蛲虫。


二、生态学特性


喜光、喜温暖湿润。垂直分布在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地区。适生于年均温13.0-28.0℃,绝对最低温度不到-7℃。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坡地的中部至下部、坡麓及四旁。在酸性、中性、钙质及含盐量在0.4%以下的碱土上均能生长,耐烟尘、潮风和水湿。在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河谷冲积土,宅旁瓦砾土及农地耕作土上生长迅速,成材快。在干旱瘠薄土壤及水湿地上则生长不良。


 


三、林分生长过程模型


18年生苦楝生长情况:树高14.0m;胸径26.8cm;材积0.3475立方米。


四、育苗


1、采种


采种应选10-20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果实成熟时采集,用水浸泡数天后搓洗去果肉。若数量多可用卸去米刀的碾米机处理,同时向米斗内加水,以起润滑作用。出籽率25-35%,千粒重580-800克,每公斤纯种子1200-1700粒。发芽率80-90%,洗净的果核阴干后,沙藏或干藏,发芽力可保持1年以上。


2、育苗


分播种、埋根和插干。以播种苗为主。选择肥沃、湿润、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圃地。每亩施栏肥30担,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3月上旬到中旬。条播育苗,条距15-20厘米,覆土厚约3厘米,每亩播果核20公斤。


5月上、中旬幼苗出土,在出苗期前要做好圃地除草工作。幼苗成簇,在苗高8厘米左右时,趁阴雨天间苗,每簇留壮苗1株,其余苗作分床移栽或补植。7月上旬后苗木进入速生期,应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5天开沟深施尿素3-4公斤,早期要结合灌溉,以充分发挥其速生潜力。9月上旬后,苗木开始封顶,终止高生长。为充分促进苗木木质化,在8月上旬应停止增施氮肥和灌溉工作。当年生苗高1.5米,根径1.7厘米,亩产苗8000株左右。


苦楝埋根和插干苗的插穗,要在播种苗起苗后,先径粗0.6厘米以上的主、侧根和苗干,第穗长13-16厘米。直插,上端切口与床面相平。萌芽后,每穗保留1个粗壮芽培养为主干,其余剪去。肥培管理同播种苗。当年苗均高于播种苗,并具发达侧根,但成苗率以播种苗、埋根苗为高,插根苗较低。


五、造林技术


造林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放叶前均可进行。造林地宜选择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河谷冲积土,宅旁瓦砾土及农地耕作土等。


⑴、造林密度:28-74株/亩。一般四旁植树株行距3*4米,片林4*6米。当年生苗高1.5米,根径1.7厘米。


⑵、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60×60cm,深度不小于20cm。栽植穴底径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40cm,穴内施基肥。


六、抚育管理


(1)、年度管理:楝树自然生长,分枝低,树干矮,为了培育通直用材,可采用“斩梢抹芽”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为:头3年通过“斩梢抹芽”,养成高大而直立主干,即用大亩造林后,在2-3月新芽未萌发前,斩去地上部分的1/3-2/3。5月,当不定芽萌发至10CM长时,选留一个靠近切口的粗壮新枝培育为主干,剪去其余萌芽,第2或第3年再斩去梢部不成熟部分,在上年留枝的相反方向选留一个新株,如此进行,直至主干达到需要的高度止。此时,应在“斩梢抹芽”前后,分别抚育1-2次。最好施肥1次,以农家肥为主,或者套种绿肥、豆类,以耕代抚。第4年后是径生长阶段,此时可任其自然分枝,努力养成一个大而丰满的树冠,供楝树本身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需要。


(2)、间伐期:由于采取“斩梢抹芽”方法,10年内不进行间伐。10年以上的人工林,应根据经营目的、林分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密度。


(3)、主伐期:一般苦楝丰产林在10-15年采伐为宜。


七、主要病虫害防冶


A、溃疡病。防治方法:入冬用刀刮除溃疡病斑,喷70%托布津200倍液;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间伐,使林内通风透光,促进树木健壮生长。B、苦楝丛枝病:叶蝉类是丛枝病的主要传播者。防治应首先从消灭叶蝉着手。可在叶蝉的初孵若虫期喷洒40%乐果或50%的马拉硫磷2000倍液。此外,对刚发病的植株用1-1.5万单位的四环素或土霉素进行根施或注入髓心,有一定效果。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22 16:52:30

苦楝

学名:(Melia azedaeach L.)

科属:楝科楝属植物。

别名:又名楝树,紫花树,楝枣子。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皮孔多而明显,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缘何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圆锥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紫色,有香味。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经冬不落。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地理分布:苦楝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苦楝在我国分布很 广。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本地区有自然分布,栽培应用较少。
 

生态习性:强阳性树,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 不严。耐潮、风、水湿,但在积水处则生长不良,不耐干旱。枝梢生长快,至生长期终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容易脱落,梢端易受冻害。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发生长,从而 形成分枝多、树干矮的特性。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因而抗风力强,因而大树移植成活差。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育苗栽培:以播种繁殖为主。出种率25~40%,种子千粒重550~830千克,每千克1200粒~1800粒,发芽率60%~80%。冬播或早 春播都可,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约需40~50天才开始发芽,亩产苗量1.0~1.5万株,一年生苗高1.0~1.5米。
 

绿化用途:苦楝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淡雅芳香,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故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也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好树种。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22 16:55:21

楝树,又叫苦楝,属楝科。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分布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各地,福建、广东、广西及台湾均有栽培或野生,多生于低山,丘陵平原地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的含盐量在0.46%以下的盐碱土地都能生长,在肥沃湿润的土地上生长更好。
楝树是四季绿化,片林栽培的重要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繁殖易。群众称它是“三年椽材,六年柱,九年便成栋梁树”。
其材质轻软坚韧,边材灰黄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丽,有光泽,容易加工。
果肉含岩藻糖,可酿酒,果核、种子可榨油,烘制油漆、润滑油、肥皂。果实入药。
树皮可提取苦楝素,用以驱蛔虫及蛲虫。苦楝素能兴奋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用以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
树皮含鞣质约7%,叶亦含鞣质,可提取制烤胶,树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及造纸。
特别应提的是,楝树叶能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皮含有苦楝素,因此,病虫害不易侵入,故它是与杨树营造混交林的首选树种。

常用的实木地板树种在国家“GB/T15036.1―2001”规定有:白桦、西南桦、平果铁苏木、水曲柳、大甘巴豆、马来甘巴豆、水青冈、小叶青、白栎、红栎、苦栎、柞木、榉树、柚木、苦楝、木荚豆、香二翅豆、香脂木豆等。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2/22 17:02:27

种名:苦楝
科名:楝科 Meliaceae
拉丁学名:Melia azedarch L.
分布:分布于河南以南,东至台湾省,西至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印度、缅甸也有。
特征: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纵裂。叶2-3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约20-40厘米;小叶卵圆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钝锯齿,幼时披星状毛。圆锥花序与叶等长,腋生;花紫色或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五裂,裂片披针形,披短柔毛;花瓣5,倒披针形,外面披短柔毛;雄蕊10,花丝合生成筒。核果短矩圆状至近球形,长1.5-2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有种子1枚。
用途:种子油可制油漆、润滑油等;花可蒸芳香油;树皮、叶、果入药,能驱虫、止痛;木材供建筑、枪柄等用材。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2/22 17:08:29

  苦楝是个好东西,但不能上山造林,四旁种植没问题!至在江西是这种情况!

  山上造林,不如选湿地松、杉木、毛竹。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