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湿地松芽苗截根菌根化育苗曁丰产栽培技术》
为加速荒山绿化进程,适应树种结构调整需要,尽快发展工业原料林,开展湿地松芽苗截根移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很有必要。容器育苗具有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单位面积产产量高、节省育苗土地和种子、可延长造林季节等特点。截根技术的应用:一是改变苗木高径比、冠根比,有效地抑制主根生长,促进侧根发达;二是须根增多,提高了菌根的感染率,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松树芽苗截根移栽技术与传统的大田直播育苗相比,苗木生长粗壮均匀,每亩可节省种子2公斤,每公斤种子可产苗1.48—1.99万株,产苗量增加1.85—2.48倍,须、侧根数量增加48%,地径增加50%左右,一级苗出圃率平均提高15%,产值是大田直播的187%,每亩节省育苗成本280元(不包括种子成本),可提高造林成活率5%左右。
对湿地松、火炬松进行芽苗截根移栽时及时进行接种Pt菌根剂育苗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松类芽苗截根菌根化移栽苗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99.5%;幼树生长整齐、饱满,树高和地径均明显高于对照,造林三年内,地径增加36.5—62.1%,树高增加11.6—42.4%;由于苗木根际附近产生大量的菌丝体和微生物群落,有利林木吸收分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等营养成份。同时,增强树木抗旱、抗病、抗虫害能力。
湿地松种子可以在10月份采收,然后进行贮藏。冬天可用麻袋装种子存放在干燥的地方或者如有一定条件,可使用冷库贮藏种子,温度保持在10度左右。待到第二年2月底-3月初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对种子和沙床进行消毒处理:沙子应取溪滩中的淡水沙,取回后用清水清洗沙子;种子也需要用清水或高锰酸钾清洗,然后再浸种一天一夜。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可以散播到沙床上,播种密度也大些,播种后再在沙床上盖一层沙,最后用地膜覆盖。
在经过半个月至一个月以后,湿地松种子开始出苗,此时幼苗容易得猝倒病。由于该病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为主:在种子刚开始出苗时,使用托布津喷洒苗床。一旦幼苗得了猝倒病应立即将病苗及沙一起挖除,以免扩散传染。
湿地松苗顶端茎叶上的壳快要脱落或刚脱落时,即可移栽至大田中栽培。由于此时芽苗上没有毛根,移栽成活率较高。移栽前,苗地中应先使用果尔除草剂杀死杂草。苗地在整地时应尽量使株行距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土地。另外如苗地以前未栽培过湿地松等松树,可以在苗地中撒些菌土(松树根旁的带松菌的土壤即可),有利于湿地松以后的生长,并可减少施肥。
一、生态特性
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纸浆材及采脂的重要造林树种。人工造林面积大,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量高。我国自1933年开始引种,为阳性树种,一般适宜生长于低丘地区,海拔高以不超过200米为好。喜生长于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暖干燥,冬季温和而潮湿的地区。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土壤质地应选择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培育丰产林的土壤以发育于泥质岩(包括片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等)上的红壤为好。
二、育苗技术
为培育优质健壮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采用芽苗截根移栽技术,一方面可节省种子,另一方面苗木的侧、须根发达。
(一)良种选择
湿地松良种最好选择美国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优良种源。经遗传测定试验选择出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以及经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湿地松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也可选用。
(二)作沙床
沙床地应选择在育苗圃地附近,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排水良好,东南向地段。沙床用木、竹做床框或砖砌,床宽1.0~1.2米,高20厘米。沙床做好后,在育苗前,用0.5%的高猛酸钾或0.3%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沙床消毒处理。然后在床内加入经过5%新洁尔灭加水100倍水溶液消毒的清水沙,做成厚10厘米的沙床。
(三)催芽
种子先用0.5%的高猛酸钾或0.3%的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45℃~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250克。播种后用消毒的清水沙覆盖苗床至不见种子为度,用农用薄膜盖好,四周用砖头压实,并保持床面湿润。
(四)芽苗截根移栽
当芽苗种壳开始脱落时,将芽苗轻轻拔起,对齐根尖,用锋利的刀片从根尖切去1~2厘米(约为根长的1/3~1/2),移入大田定植。定植前要将苗床淋湿,移栽时先用竹签或木签在苗床上按株行距8厘米×15厘米(每平方米80株左右)垂直插个洞眼,然后用芽苗小心插入洞中,压紧,使土与芽苗根紧密接触。
(五)苗期管理
芽苗移栽后正值雨季,应注意排涝,同时加强松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苗期一般不施肥,为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可施一些磷、钾肥,但严禁施氮肥。
三、丰产林培育
(一)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宜选择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以及河、湖滩地。母岩类型为第四纪红黏土、页岩、板岩、千枚岩、砂页岩、红色砂岩等;坡向为全向、阳坡或半阳坡,坡位为中下坡;土层厚度在80厘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大于5厘米。
(二)苗木要求
选择一年生优质壮苗造林。苗木规格高30厘米以上,地径0.7厘米以上,高径比小于50,主根长20~25厘米,大于5厘米长侧根数12条。
(三)整地
应在造林前三个月或前一年秋冬季进行造林地的全面清理,采用穴垦整地。整地规格:中立地(立地指数为14、16)采用中穴整地,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高立地(立地指数为18或18以上)采用小穴整地,穴规格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整地时应将表土堆放在穴旁,以便栽植时将表土回穴。有条件的地方可施钙镁磷肥作基肥,施肥量为每穴300~500克。
(四)初植密度
湿地松适宜的初植密度为每亩90~133株,其中纸浆材林为每亩111~133株;建筑材林为每亩90~133株。
(五)栽植
栽植应做到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将苗木扶正,用表土或湿润土埋苗根,当填土到2/3时,把苗木向上轻提,使苗根舒展,并使苗木达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踩实;然后再填土,再踩,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最后覆细土,略高于穴面。栽植深度一般比苗木根际原有土痕深2~3厘米。
(六)幼林抚育
造林后的3~4年内,每年应抚育1~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份,并结合每穴施复合肥0.5公斤;第二次抚育在10月份前后进行。抚育方法:全刹杂灌,扩穴培土,作直径100厘米的圆形营养盘。
(七)间伐修枝
1.间伐 为了培育丰产林,林分应进行1~2次间伐,其中纸浆材林1次,建筑材林2次。首次间伐年龄在林龄7~9年时进行,强度为初植密度的20%~30%。间隔6年后进行第二次间伐,强度为第一次间伐后保留株数的20%~25%。若培育大径材可进行第三次间伐,间伐后立木保留株数为每亩20~30株。间伐方法,一般以下层疏伐为主,结合间伐,对留下的目标树,追施氮磷肥,一般追施尿素每株0.15公斤。
2.修枝 培育湿地松大径材可采取修枝的技术措施。研究表明,修过枝的林分,枝节愈合好,生长势比不修枝的有显著差异,提高了林木主干直度和木材质量,是培育大、中径无节良材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修枝在间伐后进行,第一次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3。修枝方法,采用手锯先从树枝的下方往上锯,然后由树枝的上方往下锯,尽量做到枝节光滑平整。修枝2~3次后,林分到15~16年生时,枝下高保持在树的1/2左右即可停止。
四、采脂与方法
在主伐前3~5年进行采脂,以提高经济效益。纸浆材林的合理轮伐期为16~19年,每亩蓄积量可达10立方米;建筑材林的合理轮伐期为20~25年,每亩蓄积量可达14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