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J     提问时间: 2008/10/4 0:47:50
问题:
 

请教下专家们这种是什么害虫?把我的一整片速生桉的叶子都吃光了......我该如何治理...........急求..............谢谢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10/6 11:12:30

您好,此害虫疑为栗黄枯叶蛾。

黄枯叶蛾以幼虫为害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稍大后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常将叶片食光,残留叶柄,影响树势。

形态特征

(1)成虫  雌雄异型。雌蛾体长25~38毫米,翅展60~95毫米。头黄褐色,触角双栉状,较短。胸部背面黄色,腹面黄褐色。前、后翅黄绿色微带褐色,外缘线黄色波状,缘毛黑褐色。前翅近三角形,内线黑褐色隐约可见;外线绿色波状;端线波状,由2~9个黑褐色斑纹组成;近中室端有一近三角形的黑褐色斑;后缘自基部至亚端线间有一个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腹部粗大褐色。雄蛾体长22~27毫米,翅展45~62毫米。全体黄绿至绿色。触角双栉状,较发达,栉齿较雌虫长。中、后胸和腹部微带黄白色。前、后翅绿色,外缘线和缘毛黄白色。前翅内线与外线深绿色,内侧嵌有白色条纹;亚端线波状黑褐色;近中室端有一黑褐色点。后翅后缘近基部黄白色;内线深绿色,外线黑褐色波状。足褐色。

    (2)卵  椭圆形,长径0.30~0.35毫米,短径0.22~0.28毫米,灰白色。常数十粒排成两行,粘有稀疏黑褐色鳞毛。   

    (3)幼虫  体长65~84毫米,黄褐色。体上密生深黄色(雌虫)或灰白色(雄虫)长毛,头部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前胸盾中部有黑褐色“X”形线,前胸前缘两侧各有一较大的黑色瘤突,其上生一束黑色长毛。中胸以后各体节亚背线、气门上下线和基线处各有一较小的黑色瘤突,上生一簇刚毛,亚背线和气门上线之瘤为黑毛,余者均为黄白色毛。

    (4)蛹  蛹长28~32毫米,赤褐至黑褐色,腹部钝圆,密生钩状毛。

    (5)茧  长40~75毫米,略呈马鞍形,黄色或灰黄色,杂有幼虫体毛。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幼虫孵化前,结合修剪剪除枝条上的越冬卵或刮树皮时刮除树上的卵,集中烧毁。幼虫孵化后分散前,摘除有虫叶片。

    (2)药剂防治  发生量大时,可往树上喷洒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或青虫菌6号悬浮剂1000倍液,对幼虫防治效果较好。还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10/6 20:14:22

桉树害虫主要有三大类: ①叶部害虫: 油桐尺蛾、油茶尺蛾、栗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 、桉树大毛虫( Suana divisa) 、白裙赭夜蛾( Carea subtilis) 、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桉小卷蛾和蛾蜡蝉( Lawana spp. ) 等; ②干部害虫: 木蠹蛾;③根部害虫:红脚绿金龟( Anomala cupripes , 其成虫也是重要的叶部害虫) 和( Odonototermes spp. 、Cop2totemes spp. 和Macrotermes spp. ) 等。

从照片上看属于栗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 ,栗黄枯叶蛾又名青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浙江、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以幼虫吃叶为害,寄主植物有海南蒲桃、洋蒲桃、肖蒲桃、大叶紫薇、海棠、石榴、番石榴、枫香、柠檬桉、柑桔等多种花木、果树。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形。雄蛾翅展41-53毫米,雌蛾翅展58-79毫米,前翅近三角形、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波状纹和中室斑纹均为黄褐色,后翅中部有两条明显的黄褐色横线纹。雄蛾绿色或黄绿色(图2),雌蛾橙黄色或黄绿色。雌蛾前翅中室斑较大,由中室至内缘为一大型黄褐色斑纹;腹部末端密生黄褐色肛毛。卵铅灰色,顶部有一褐色斑。老熟幼虫体长50-63毫米,头壳紫红色,具黄色纹;胴部第一节两侧各具一束黑色长毛,体被浓密毒毛,背纵带颜色黄白相间,腹部1-2节间和7-8节间的背部各具一束白色长毛,体侧各节间具蓝色斑点,腹足红色。蛹为被蛹,背面红褐,腹面橙黄,胸背部后端具两丛黑色毛束。茧马鞍形,黄褐色。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此虫在广州每年发生3-4代,最末一代是在11月上旬出现。在台湾一年发生4代,海南省年发生5代,无越冬蛰伏现象。雌雄幼虫龄数及历期不同,雄性5龄,历期30-41天;雌性6龄,历期41-49天。每一雌蛾平均产卵327粒。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有趋光性。特别喜食海南蒲桃、番石榴等。
综合防治措施: 
    1、用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1000-3000倍液毒杀2-3龄幼虫,死亡率可达96%以上,毒杀4-5龄幼虫,死亡率达92%。 
    2、相对湿度较大时可用白僵菌进行防治。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10/7 10:11:57

这种食叶害虫并不难防治,常规喷雾化学农药(诸如氯氰菊酯等),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