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松友     提问时间: 2008/9/26 12:04:14
邮箱:fxr002@163.com
问题:
 
专家好!请问松针黄斑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谢谢!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9/26 12:22:13

松针褐斑病简介及防治

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胞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

寄主名称:

  火炬松(Pinus taed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长叶松(Pinus  palust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萌芽松(Pinus echinata)、美国沙松(Pinus  claus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松属植物。国外 南欧黑松(Pinus  nigra var. poiretiana)

危害症状:

  松针褐斑病是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南方诸省陆续发生和流行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国外松及我国原产黑松、马尾松、黄山松等乡土树种均能感病。对经济效益高,无性繁殖容易的1-2年五针松作砧木的嫁接小苗也能感病,致使成活力极低,给花木的生产与推广造成极大障碍。受害松树初为单株发生,后成片状受害。松树受害后针叶大量枯黄,几乎全部脱落,仅剩当年萌发的新叶。对该病现在还没有良好的防治方法,病害流行的趋势仍在发展中。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以苗木、嫁接苗作远距离传播。

检疫方法:

   1.检查针叶是否有褪色小斑点或呈三段不同颜色的段斑,即上段褐色枯死,中段褐色、绿色相间,下段为绿色的典型病叶。进一步观察针叶两面表皮下叶肉组织中,有无块状或纽扣状,长度为1mm左右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黑色小点。若有上述症状,应做如下检查。2.徒手切片检验选取带黑色小点针叶,用剪刀剪取带有黑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点的针叶组织,约5mm一段做样品,作徒手切片。借助手持放大镜,从切片中选择薄而带有完整黑色小点部分的切片,用移植环移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以盖片镜检,观察子实体、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特征。

除害处理: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重点检验各种可能感病的松苗,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人工剪除砧木、摘除病叶、病枝就地集中烧毁、感病松材等不能外运等措施。  2.开展产地检疫,需外地调进的苗木,应对根系用有效成份3%5%多菌灵的泥浆打浆。防止病苗进(出)圃造林。  3.调运种子时,应重点检验种子中的针叶碎片,并进行种子表面处理,采用0.1%升汞浸种5min,随后用清水冲淡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2%。4.苗木出圃调运之前,可用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

生物学特征:

病原菌的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子实体及病斑组织中的菌丝体可在树上病叶或落叶上越冬。在发病林分中,终年都见活孢子存在,侵染在整个季节都可能发生。分生孢子在雨水中释放,并借助雨水的溅落传播。日降雨量在1.7mm以下时,没有孢子释放,而达到6.7mm时,雨水中含有大量孢子。分生孢子随雨水溅散的距离和高度有限,在一级风条件下,分生孢子1.7m高的源生地随雨水溅散距离不超过8m,高度不超过10cm,在较大风速条件下,传播距离可能有所增加,但难以作远距离传播。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8/9/26 22:13:35

可能是松落针病.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叶的颜色由暗绿色变成灰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而干枯,大部分晚秋脱落,少部分不脱落。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