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红豆     提问时间: 2008/9/18 11:33:57
问题:
 
专家好!我今年春天扦插的3万株107杨树苗长势喜人,亩插3600棵,高4米。但是最近发现大面积的苗叶背面,都有一层味道难闻的黄色的粉状物(其他栽植户也有)。我地处莱州,今年夏天的雨水较丰沛。请问您这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如任其现状,对来年春天的移栽有无后遗症?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9/18 14:23:13

初步判定是杨叶白粉病。病害以秋季为重。白粉病菌较耐旱,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寄主抗病力较低,因此白粉病发生严重。该病对苗木危害重,密植以及阴蔽的林分,氮肥过多或水分过多,苗木徒长、叶片幼嫩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侵染发病。

发病期喷波美0 .3~0.5度石灰硫磺合剂,或1:1:16O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8/9/19 7:22:20

因杨树苗还处在生长期,可用稍低浓度的不同杀菌剂交替使用。

“后遗症”还难以预料。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9/19 8:05:16

是病害还是虫害?还是请当地森防站技术员现场确诊后对症下药。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9/21 9:34:59

您好,可能是杨树叶锈病:

1、识别特征:杨树叶锈病是杨树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叶片是主要受害部位,也可以芽和嫩枝上发生。症状的共同特点是产生橘黄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放出夏孢子,为黄色粉状物,故称锈病。

该病在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泛,东北、华北及西北的多数省、区均有发生。病害多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发病率可达100%。

2、发生规律:每年5月,在杨树落叶上越冬的孢子遇有雨水就产生担孢子,通过气孔侵入落叶松的针叶中。7-10天后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后者产生的锈孢子随风传至杨树叶片上,经7-15天产生夏孢子堆,堆中散放的夏孢子在7-8月份可进行多次再侵染。8月中下旬形成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子。当林分植株密度大时,或因氮肥过多而徒长,造成林内通风透光不良、湿度过大时,病害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越冬病叶,减少初侵染源。②药剂防治。病害流行初期,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25%粉锈宁油剂0.4克/米2低容量喷雾,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发生严重时,应在第一次喷药后15~20天喷第二次药。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