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育苗技术
一、嫁接育苗
1.砧种的采集和催芽处理
砧种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长沙地区可在10月下旬采种。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量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催芽处理
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克)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砂贮藏,到翌年3月取出用湿沙催芽。湿砂先用托布津处理,砂的湿度以用手能捏成团、松后散开为宜。一层砂、一层种,砂的厚度10厘米左右,4--5天晒水一次,保持一定湿度。待胚芽伸长到3厘米左右时,即可作芽苗砧进行嫁接。
2.圃地准备
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值5.5—6.5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砂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甲胺磷0.5公斤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土杂肥(或人畜粪)20担,或复合肥100公斤作底肥。
整好地后即开始作床,苗床宽以1.2米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苗床干湿适宜。
嫁接前搭好荫棚。棚高1.8米,遮荫度70--80~。棚顶遮荫材料可用杉树枝、稻草等。
3.选取接穗
供采穗的母株应是通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粗细一般0.25--0.32厘米。接穗宜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挤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砂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采用75ppm2.4一D或150ppm萘乙酸或100ppm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小时,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4.嫁接方法
(1)嫁接工具:切口锋利的嫁接刀,也可用剃须刀片。另外将废牙膏皮剪开洗净,剪成2×1.5厘米的长条形,再弯成筒状备用。
(2)嫁接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待砧种幼芽出土即将展叶,接穗进入半木质化时嫁接。
(3)削接穗:先剪去接穗1/3—1/2的叶片,将接穗倒拿在左手姆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在距芽的基部0.2厘米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度,削面长1.2厘米;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尖上方0.3厘米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4)削苗砧:将砧苗去掉泥沙,在子叶柄上部约2厘米处平切断,通过横断面中心纵向深切一刀,长约1.5厘米。
(5)嵌接穗: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一面即可。
(6)绑扎:在嵌接处套上牙膏皮套筒,捏紧即可。
5.芽苗栽植和管理
芽苗栽植
苗嫁接后栽入苗床,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一15厘米深的浅沟。苗子靠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复土,深度以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简为宜。栽后洒透定根水。为了保湿,取长为1.8—2米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
芽苗管理
(1)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一直坚持到9月份。
(2)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3)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此时若遇高温干旱,易于造成苗木灼伤,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根腐病,此时应加大透光度,可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4)病害防治:嫁接苗第一年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即菌核性根腐病。发病症状: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病株组织出现褐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带菌土,再用1 9%硫酸铜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
(5)移床扩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进行移栽,每亩栽3—4万株。
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发病情况,定期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 %波尔多液3—4次,即春季新梢生长后喷1次,发病初期6月1次,连喷两次。
(6)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甲级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主干上有分枝,乙级苗高20一25厘米。
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技术油茶造林后,3年普遍有收,4年可获得一定产量,5年以后可以达到高产稳产。
直播育苗
栽培油茶除用植苗、扦插造林外,还可用直播方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 选种。油茶采种要把好片选、株选、果选、籽选这四关,选取粒大、饱满、种壳黑褐色、无病斑、有光泽的新鲜优质种子。注意种子贮藏方法:茶果采回后,不能堆沤,不能曝晒,应薄薄地摊在空气流通、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开裂脱粒,种子室内阴干贮藏。一般多用湿沙在地面上层积贮藏,也可采用窑藏。
二、 细致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的夏、秋季节进行整地,在山区,整地一年前要进行砍山、炼山,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等,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整地方式。
三、 备耕。在适宜种植的地方,按2×3.3米的株行距开穴备耕,先将直播地方整理成40×40cm的平台,再在平台内侧开一个10—15cm深的长形小穴,目的是利于蓄水,防止干旱。
四、 点播。在平台内的小穴内放置种子3粒,成三角形散放,注意种子一定要贴紧实土,利于种子吸水发芽,播后覆土宜浅,盖土要细,防止人畜为害和水分蒸发。另外为防止兽、鼠为害,可用药剂拌种。
插叶育苗
油茶插叶育苗是无性繁殖育苗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保持其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还能提纯复壮增强抗性,提早开花结果,达到速生丰产。经试验,油茶插叶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其主要优点是:
1、油茶枝叶多,是插叶繁殖的有利条件。一株10多年生的油茶树,每一小枝上最少有20—40片树叶,每棵油茶树叶的总数要比一株产结的果实多百倍,且不受油茶结籽大小年的限制。
2、一年三季均可进行,可大量生产。
3、节约种子,增加油茶产量。
油茶插叶培育良种壮苗技术内容包括:
一、圃地选择。选择地处向阳、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
二、整畦作床。圃地要深耕,土块要打碎,苗床要求宽1米,高23厘米,以利排水和管理。床面要细致整平。床面垫一层7—8厘米厚的疏松混合土(火烧土60%,纯细沙40%)或利用山坡沟脊雨后冲积沙。床面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三、叶片选择与剪取。选择5—15年生的健壮母树,长势优良,产果丰盛,无病虫害。大树摘其向阳外缘叶片,小树不论。最好摘树冠三分之一处的叶片。摘叶时间,春插要摘过冬老叶,夏秋两季要选择当年生的基部叶。摘叶时要用手指剥离每个叶片并带腋芽。
四、插叶时间。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秋季插最迟不能超过“秋分”时节。
五、插叶方法。摘取叶片剥离腋芽时可能会附带枝皮,插时必须剪去。经处理好的叶片用水冲洗一次,然后用生根剂处理。扦插前床面浇少量水分,并松动插壤,使其疏松。插时掌握叶片连腋芽埋入土中三分之一,露出三分之二并斜插。春秋季插叶面向南,夏插的叶面向北。插距3·5—7厘米,插后用手按紧,浇透水一次。
六、插叶后管理。插后及时搭好阴棚进行遮阴,透光度30%左右,不能暴晒,经常保持床面湿润。一个月后,叶片开始萌动,50天后长出须根。新株长到7厘米高左右,可施少量稀薄腐熟人畜肥或叶面喷洒0·1%的尿素溶液1— 2次。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及其副产品具有多种用途,茶油更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但一直以来,油茶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疏于管理,综合开发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而“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油茶作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市场前景看好,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种植,经济效益正日益凸现。
1、林地的选择
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岗、平原地区,选择阳光充足,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油茶(ph值5—6)。应尽量避免选择高山、长陡坡、阴坡及积水低洼地。
2、整地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1全垦:在平地或缓坡地,间种作物的地方,采用全垦。深8寸—1尺,清除石块、树根,环山定点挖穴,穴大2尺,深1.5尺。
2.2带垦:按行距环山水平开带,外高内低,带宽2米,带上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2.3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2.4密度: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要求每亩220株,株行距1.5×2米。一般要求每亩107-167株,株行距2.3×2.7米或2×2米。
2.5基肥: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促使苗木生长,尽早达到高产,可因地制宜,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5斤,复合肥0.5-1斤,或磷肥1-1.5斤,钾肥0.3斤,氮肥0.3斤,然后回填表土,将穴填满呈馒头形,供造林时使用。
3、造林
3.1选择良种壮苗:
3.1.1应选择1-2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厘米,地径0.3厘米;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厘米,地径0.15厘米。
3.1.2如以实生苗造林,要求苗高30厘米,地径0.3厘米。
3.2造林季节:一般“立春”至“惊蛰”之间。也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十月“小阳春”植苗造林,收到很好的效果。
3.3造林方法:植树造林,一穴一株,在己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应的种植穴,将苗栽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厘米左右,栽后复一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
4、抚育管理
造林后进行抚育管理,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肥水的要求,是保证早实丰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词。分为幼林和成林的抚育管理。
4.1幼林油茶的抚育管理:
4.1.1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
造林后,第一年为保护根系,可不抚育,第二年开始每年抚育1—2次,第一次5—6月,第二次8—9月。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扩穴,逐步连成带,带要外高内低,隔一定距离开一条竹节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也可筑鱼鳞坑。合理管理土壤和修筑保水蓄水工程。
4.1.2补植与修剪
保证造林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本保证。发现缺株、病株,以同龄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均衡生长。
整形修剪,以整形为主,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促进主侧枝生长,形成低矮的自然圆头型和开心形树冠。为丰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4.1.3间种与施肥
幼林期间,利用林间空隙,种植绿肥、药材、油料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有效控制杂灌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造林头几年的施肥特别重要,油茶林地较贫瘠,结合中耕给幼林施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应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与迟效肥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冬季每株施农家肥10—20公斤,春梢萌动前增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以2∶1∶1为好。
4.2成林油茶的抚育管理:
4.2.1垦复:垦复的方法有带垦、穴垦和壕沟垦。分冬垦和夏垦,冬垦深度一般要求20—25厘米,土块翻过来,草根朝天,放置一冬。夏垦深度一般10—15厘米,要求浅铲。
4.2.2修剪:成林油茶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长和结实的矛盾,充分利用空间。因此,修枝的强度也不要过大,主要为枯枝、病虫枝、徒长枝、高叉枝等,保持单枝清脚亮心,培养开张形和受光面积大的椭圆形或半圆形的树冠,增加结果面,提高产量。
5、病虫害防治
5.1炭疽病:对油茶危害时间长,侵害器官多,在整个生育期内病原菌反复多次侵染叶牙、花蕾、幼果梢、枝、叶、果实。防治方法:一是结合营林措施,清除病源。二是发病高峰期的7—9月,用1%波尔多液加2%的茶麸水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3—4月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10天一次连喷4—5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2烟煤病:主要危害油茶枝叶,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在枝叶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覆盖层,使茶树光合作用受阻,生长衰弱,终至枯死。防治方法:(1)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2)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500—1000倍液杀死介壳虫。
5.3茶梢蛾:以幼虫危害叶肉和蛀食春梢,为害率一般达10—20%,严重林可达30%,被害梢逐渐枯萎死亡。防治方法:(1)成虫盛期,人工剪除被害叶、梢集中处理,(2)药剂防治:在严重为害林地,掌握幼虫转移为害时期喷敌百虫500—6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