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盐碱地块占有一定比例,仅阜新盐碱地达3万余亩,盐碱地上树难栽、草难涉活。在盐碱地上栽植树木可有效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彰武县一民营造林大户2003年在盐碱地上种植的1002亩杨树,战胜了50年—遇的辽西特大干旱,和彰武县杨树发生三大检疫虫害,郁郁葱葱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
国家林业局营造林综合实绩核查组实绩核查,该组组长周瑞桐给予很高评价,称其营造林质量在辽宁省内营造林中名列第一。省退耕办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瑞林实地考核后也感慨地说,其造林面积之大,造林质量之好,在辽宁省民营造林大户中名列前茅。
采取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办法,是解决轻碱地栽杨树成活率低这个难题的关键,该民营造林户,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了盐碱地种植杨树大面积成活。即深挖坑、回填熟土,加底肥、上改碱剂。栽树的坑60厘米宽、60厘米深,每株树底肥精制鸡粪1斤、鲁西复合肥4两、改碱剂2斤。第一期栽植的200亩光改碱剂就从锦州买回60吨。
栽树是三分造、七分管。栽树除用底肥外,每年4月再追肥一次。每株树追精制鸡粪1斤、复合肥2两、尿素2两,彰武县杨树发生三大检疫害虫。王喜生除用喷雾器给树打药外,还用注射器给树打针。王喜生每年还在树行之间打两遍除草剂,铲两遍地,松土提高地温。他的树修枝之后,还要在切口处涂抹上铅油,防止树的水分蒸发和病虫害侵入。
造林投资35万元,经过辛勤的努力,奇迹开始显现。在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村的 1002亩轻碱地上,树木郁郁葱葱,树叶一片黑绿。其中第—批栽下的杨树,树龄27个月,树高平均达5.7米,胸径平均达8厘米以上,最粗的竟达12厘米,整个林地郁闭度已达0.8。豆棵间作、青贮玉米、林下养鹅等林下经济开发也搞得生气勃勃。经专家预测,再过10年之后,这片地的林木潜在价值最低在300万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