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发生落果的原因
苹果树的落果是经常发生的生理现像。苹果树发生适当的落果,可以少消耗些营养物质,对于保留下来的果实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还有保持树势稳健,促进花芽分化,使结果质优的作用。但若落果过多,必将减产,造成经济损失。所以,防止大量落果是果树栽培必须解决的问题。
落果的机理:
果树落果波峰是果树的一种固有规律。落果是果实群体竞争和抗御胁迫的表现,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有关,并受内源激素的调控。由于授粉受精不充分,子房所产生的生长素不够多,而新胚乳所产生的生长素尚少,不能刺激子房继续膨大,就会造成幼果脱落。
落果的原因是复杂的,落果的直接原因是果树离层的形成,离层的形成主要与树体内源激素的不足有关,苹果花朵受精之后,,胚发育过程中能形成较多的内源激素。但在此一过程中,激素的相对强度不同,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在受精、胚乳细胞膜形成,以及胚生长结束时,激素的相对强度较高。在这三个时间的前后,若激素的相对强度较低,就会出现幼果的脱落。果实最后脱落是由于果柄基部产生离层。。内源激素的不足可使离层区生长抑制物质的活性提高,促进纤维素及果胶酶的活性增强,导致中胶层溶解形成离层。苹果树的落果,因品种、树势、开花多少和授粉受精状况、肥水供应情况的影响,而落果的轻重程度不一。通常是开花繁多的树,肥水又供应不足时,落果严重。
落果的时期: 根据落果发生的先后,可分为早期落果和采前落果。
1.早期落果。 是指自开花结束到花后1~2个月内,幼果在发育过程中
发生果实脱落。早期落果又分为未受精而产生的落果和幼果脱落的落果两种。早期落果在各种果树中均有发生,且落果时多时少,形成高低相间的落果曲线。例如苹果的早期落果曲线有2~4个明显波峰,从落花后开始,连续2~3周是初期落果,另一个落果高峰是“六月落果”,“六月落果”从初期落果后数天开始,持续2~4周。柿树在六月上中旬以后,出现两次落果高峰。
2.采前落果。 采前落果是伴随着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落果现象,落果程度
因树种、品种而异。不同树种的采前落果各具特色,例如苹果树采前1个月开始落果,愈近果实成熟期落果愈严重。
栽培管理与落果的发生:
1.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低。 春季果树抽枝长叶,主要依靠上一年的贮藏营养,贮藏营养不足,花芽质量就差,胚珠发育不良,花粉发芽率低,甚至花器官败育,花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会造成落果。
2.授粉受精不良。 授粉树不足,缺乏授粉媒介,或气候条件不利授粉,开花授粉受精不良,导致子房所产生的激素不足,引起落果。
3.树体同化养分不足。 同化养分不足,器官间营养竞争,果实发育得不到营养供应保证,也会影响果实生长,发生落果。
4.水分失调。 花期遇久雨,降低花粉的生命力;雨水过多土壤过湿,根系过多吸水,营养生长过旺,都会引起落果;久旱后遇雨或大量灌水,也会造成落果。土壤干旱,叶片从果肉中吸水,果实胚发育中止,也会导致落果。。
5.药害引起落果。 实践证明,有些品种,的初花期至谢花后25天内,喷浓度大于0.1%的敌百虫、敌敌畏等药剂,常引起落果。
6.病虫危害造成落果。 苹果红腐病会使幼果僵缩,根部病害和早期落叶病,都会造成幼果脱落。
7.新梢与果实竞争养分和水分,营养和水分不能满足果实生长发育需要时,就会引起落果。
8.采前落果。 原因也较复杂,目前还不很清楚。苹果,当种子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分泌生长素再度减少,相反乙烯含量增加,为产生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收获前持续高温(特别是夜间高温)和土壤极度干旱以及树体氮素含量过高,均助长发生采前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