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一行     提问时间: 2008/8/16 11:33:42
问题:
 

专家好,我再请问:在适宜栽种的土上用红椿(不是珍稀树种的那种)、白椿、臭椿三种的哪一种造林生长更快,经济价值更高?管理上如何施肥?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8/16 17:34:23

红椿:落叶或近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片状纵裂;嫩枝初被柔毛,后变无毛。叶为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叶柄长6一10厘米;小叶7一14对,纸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一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偏斜,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仅脉腋有束毛。圆锥花序顶生,与叶近等长或稍短;花两性,白色,有香气,具短梗;花萼短,裂片卵圆形;花瓣5,长圆形,长4一5毫米;雄蕊5,花丝无毛,花药比花丝短;子房5室,胚珠每室8一10,子房和花柱密被粗毛,柱头无毛。蒴果长椭圆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8一10毫米,果皮厚,木质,干时褐色,皮孔明显;种子两端具膜质翅,翅长圆状卵形,长约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通常上翅比下翅长。 红椿主要分布于低山缓坡谷地阔叶林中或中山地带。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5--22℃,极端最低温-3至-12℃,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相对湿度80%。土壤为红壤和砖红壤,pH值4.5--6.0。红椿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但幼苗或幼树可稍耐阴。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林中,生长较快。本种萌芽更新能力较强,在空地或疏林下,特别是火烧迹地或退耕地,天然下种更新效果很好,但在密林下或庇荫地更新困难。3--6月开花,果实10--12月成熟。红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材色红褐,花纹美丽,质地坚韧,最适宜制作高级家具。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又名椿树、白椿、木砻树、恶木、樗树,为苦木科臭椿属植物。原产我国北部和中部,现分布很广。北至辽宁、河北,南到江西、福建,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其中以西北、华北分布最多。臭椿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病虫害少,木质具有多种用途。被誉为长江以北,黄土高原,石质山地的造林先锋树种。树枝美观,抗烟尘,耐盐碱,是城市工矿区绿化及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木材易加工,供作建筑、农具和家具等用材;木纤维含量占木材总干重的40%,作上等纸浆;叶可养樗蚕和作饲料,种子能榨油,树皮入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高30m,胸径可达1m以上。树皮灰白色、浅灰色至黑灰色,稍平滑及有浅裂纹。树冠阔卵形,老树平顶,小枝粗壮,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25个,卵状披针形,全缘,近叶基处有1~3对粗锯齿,其上具腺点,有臭味,雌雄同株,花杂性或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翅果,扁平,纺锤形,长3~5cm。花期5~7月,种子9~10月成熟,翅果熟时呈褐黄色或红褐色,经冬不落。

二、生物学特性  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下;侧根发达,与主根构成庞大根系。耐干旱,瘠薄,当土壤水分不足时以落叶相适应,遇阴雨又能长出新叶。但不耐水湿,林地较长时期积水就会叶变黄,烂根死亡。能耐中度盐碱土。最喜光树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有一定的耐寒和耐高温性。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都能适应。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对烟和二氧化硫抗性能力较强。臭椿生长速度中等。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8/17 10:35:06

请您登陆: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595240e54f7217e9786027fa3ce08c6735b36163afee1617d4e19d3c77e601cad4341eaf23475350922b79bca8849dbb9852858c97d722f4292044f934fa0dc3656d657e14d99a90e97cae732e2b9a2d1c82256dd52756df0f69c2a7003ca1ee76430f4d29f5f655907ca9d&p=92759a47c09807bc0be293241e&user=baidu

查阅:江西省主要适生树种及其栽培技术—香椿、臭椿、毛红椿

供您参考。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8/17 11:44:50

这还与土壤、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关。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