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提供育苗技术供您参考:
1.苗圃地的选择: 按照“靠近造林地,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在靠近造林地、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排水和卫生状况良好、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育苗。
2.营养土配制、装袋: 营养土需具备持水力强,通气性好,质轻成团,营养成分丰富、无危害性病菌等特点,生产上常用火烧土、腐质层土、黄心土和肥料按比例充分拌匀后作为营养土。火烧土要提前准备好,表土和黄心土可就近挖取。营养土用65%山坡表土(刮除腐殖质后)和黄心土、33%火烧土和2%经堆沤过的磷肥混合而成,过筛后装袋。采用12~13×9~10cm左右的塑料薄膜袋,装满土后稍加压实装满,按1米左右宽、5厘米左右高,用竹竿扎成框架做苗床,竖立挤压整齐摆放在框架内。芽苗移栽前7天用1%~3%的硫酸亚铁喷淋装好土的容器袋进行土壤消毒。
3.播种床准备: 在苗圃地中选择一平地(面积按播种量而定)。铲除原地熟泥,然后撒生石灰消毒。先用黄泥心土作铺垫,厚约10厘米,再铺厚约5厘米火烧土(渗和20%的细沙)作高床,床宽60~80厘米,然后用木板拍平床面。
4.播种前种子处理: 消毒:播种前1~2天,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5分钟,捞出后放在容器中密闭25~30分钟,再将种子冲洗后摊薄阴干;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40℃~50℃)自然冷却浸泡24小时(期间更换清水1~2次),至其吸饱水分膨胀露白并及时播种(此时种子活力增强大量发热,如不能立即播种,切忌堆积或用密闭容器存放)。
5.播种
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量约为0.2~0.25公斤/平方米,然后再过筛覆盖一层火烧土或细沙至不见种子为度(厚约0.8cm),覆盖后再将苗床喷淋透水。苗床周围用钢筛网围起高约35cm,上遮盖90%遮光网,以遮荫和防鼠、雀害。经常喷淋水保持湿润。
6.移苗
播种10天左右,芽苗即长出。在种壳近脱落、子叶伸出呈灯笼状时移芽苗上袋。移苗时要进行选苗,淘汰弱苗及变异株。在阴天、早上或傍晚移苗。用竹签将幼苗轻轻挑起,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再植入营养袋中。移栽前一天,要将容器袋内的营养土用水喷致湿透,第二天栽苗。栽苗时用竹竿插入容器袋中央,将苗顺竹竿插入营养土中,然后将竹竿提出,再从芽苗旁边轻轻插入并向芽苗方向挤压,使芽苗与土壤充分接触,边栽边喷水定根。为防止强烈太阳光灼伤小苗,移苗后要及时搭上荫棚遮荫。
7.苗期管理: 移苗后注意经常喷水保持营养杯湿润。喷水一般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5时后,切忌阳光猛烈时淋水。幼苗生出侧根并正常生长后,可将遮光网拆除。做好淋水、施肥、除草等工作。一般在移苗一个月后,每隔15天用复合肥稀释液薄施1次。视幼苗生长情况控肥控水,后期可增施钾肥以增强木质化。
8.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鸟、鼠害,重点预防猝倒病。猝倒病主要在于预防,包括做好营养土土壤消毒,定期喷施波尔多液、托布津或多菌灵等杀菌剂。
9.苗木出圃: 木质化程度高,苗高20厘米以上可出圃上山造林。出圃时要认真选苗,弱小、变异、受病虫危害或顶芽不完整的苗木不能上山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