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好心情     提问时间: 2008/6/17 16:20:24
邮箱:490596772@qq.com
问题:
 

专家老师您好;

杨树树叶开始发黄

疑为杨树烂皮病

请专家帮我鉴定一下

http://490596772.qzone.qq.com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6/17 17:17:33

请您登陆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0ba1219b3f9cb0b4c8eaf45a.html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916e561672eba44b21a4e904.html

查看缺铁性和非缺铁性黄化的具体防治方法。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6/17 19:57:10

您好,杨树烂皮病主要有以下症状:

干腐型:病斑多发生在主干分杈处和大枝、树干上。发病初期,光皮树种在患部透出褐色或灰褐色水浸状病斑,微隆起,病健交界处明显;粗皮树种病斑不明显。当树势衰弱、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变软腐烂。手压病组织有褐色液体流出,有酒糟气味,以后病组织失水干缩下陷。患部树皮的韧皮部或内皮层呈褐色或灰褐色,糟烂如麻。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当病斑绕树1周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出现枯枝、焦梢等症状。

枯梢型:病斑多发生在1~2年生幼树主干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暗灰色,不呈水浸状,使病斑以上枝条枯死,此时病斑皮层外部呈枯黄色,相继出现散生小黑点,韧皮部变为黑褐色,易与木质部脱离。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壮苗,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可与槐树、榆树混栽,做好树种搭配。

3、集中烧毁病枝,清理林场,减少病原。

4、对衰弱树,在3、6、10月份三季涂白,预防感染。常用涂白剂的配方是:优质生石灰5公斤、石硫合剂原液0.5公斤、食盐0.5公斤、动物油0.1公斤、水20公斤。先将生石灰和盐分别用水化开,然后将其混合,再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5、对已感病树,先刮除病斑,然后涂药,每15天涂1次,两次即可。

涂药种类:用DT杀菌剂20~60倍、10%浓碱水、5%退菌特、废机油等涂抹。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6/17 20:59:24

杨树烂皮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便迅速发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死亡。
  
  病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杨树、柳树等枝干皮部。病初,皮部出现不规则隆起,触之较软,剥皮则有淡淡酒精味。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看时,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病皮不断扩大,以春、秋两季扩大速度最快,纵向发展较横向快。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密集的小黑丘疹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座。遇雨或湿度过大时,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色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桔黄色,即病菌的孢子角。孢子角边挤边干,形成细长的卷须。分生孢子器座有时呈同心环状排列。干后病皮极易剥离,可见皮层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丝条。若病皮环干一周时,自此以上的枝干,便干枯形成枯枝。
  
  小枝发病时无明显溃疡斑,在粗皮部分发病时也无明显的溃疡斑,也无卷须状孢子角,但有琥珀色的分生孢子块。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皮中连年存活生长,4月形成分生孢子,5月产生量最多。分生孢子角在雨后或潮湿天气下更多,借雨水溶开孢子角后,孢子借风、雨、昆虫、鸟类传播,从无伤的死皮侵入定居潜育。
  
  在北方地区自3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
  
  杨树烂皮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害、旱害有正相关性,在树种方面,银白杨、胡杨最抗病,小叶杨、加杨、钻天杨次之,青杨类最易感病。
  
  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因而易病。在城乡绿化树木上,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均有利于发病。在防护林和片林中,迎风面因常受风沙袭击,也易发病。由于密度过小或整枝过多,受光量过大发生日灼伤时,也易发病。
  
  防治措施
  
  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本病的主要途径。栽植时要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选择抗冻、抗虫、抗日灼的树种和品种,保护根系。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防治蛀干害虫,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保护伤口。初冬树干要涂白,以防冻害和日灼。成林后要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清除衰弱枝条及全株。防护林应设计营造半透风式结构,迎风侧应栽小灌木。化学防治时可选用10%碱水、2%康复剂843(1:3倍液)、10%双效灵(1:10倍液)、松焦油柴油(1:1)、10%碳酸钠液、多菌灵(1:25倍)、托布津(1:25倍)、石硫合剂,但以双效灵(1:10倍液)为优选药剂。因为用该剂效果好、成本低、药源充足、易推广、无药害,用法以涂干和喷干为好。使用以上几种药剂,在涂药后5天,如在病斑周围再涂50~1ooppm赤霉素,可促使产生愈合组织,病斑不易复发。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