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tree     提问时间: 2008/3/11 17:24:36
问题:
 
各位专家:你们好!
    麻烦问一下,苏铁科中的叉苞苏铁(cycas segmantifida)和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 )的性状和习性介绍.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3/11 17:54:51

叉叶苏铁
 
现状:
涉危种。叉叶苏铁在我国仅零星分布于广西龙州及云南弥勒的局部石灰岩地区,由于森林乱砍滥伐,生境遭受破坏,种群陆续减少,又因群众采挖,已处于濒危境地,急待保护 。  

形态特征:
叉叶苏铁株高0.5-1米,干径4-5厘米。鳞叶三角形。叶柄长0.5-1.5米,具二排刺。叶长2-3.5米,羽片20-40对,羽片作二叉分歧。小羽片长20-40厘米,宽1.7-2.5厘米,边全缘。雄球花圆柱形;雌球花扁球形,径30-40厘米,大孢子叶边缘篦齿状深裂。

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约4厘米,梗长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叶近匙形或宽楔形,黄色,边缘桔黄色,长1-1.8厘米,宽约8毫米,顶部有绒毛,圆或有短头,下面有多数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桔黄色,长约8厘米,下部长柄状,上部菱状倒卵形,宽约3.5厘米,篦齿状分裂,裂片钻形,长1.5-2厘米,在其下方两则生有1-4个近圆形、被绒毛的胚珠。种子成熟 时黄色,长约2.5厘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龙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弥勒,生于海拔130-175米。越南北部也有。 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位于热带北部季风区。年平均温22℃,1月平均温14℃,极端最低温常年在0℃以上,偶在特大寒潮南下年分可下达-3℃,7月平均温28.1℃;年降水量135 0毫米,集中于5-9月,占年雨量75%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1%。叉叶苏铁为喜钙植物,通常生长在石灰岩低峰丛石山中下部,土壤为石灰岩土,中性至微碱性反应,较肥沃湿润。主要 伴生植物有蚬木Burretodendro hsienmu Chunet How、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  Gagnep.、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Schott等。  

保护价值:
分布范围极窄,植株稀少,羽片叉状分裂,为苏铁属植物中所罕见,对保护物种 和研究苏铁属分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叶丛终年翠绿,可作绿化观赏。  

保护措施:
广西龙州石山区已建立岗保护区,应在种群较多地点严加保护,促进其天然更 新,并进行栽培,大量繁殖。  

栽培要点:
  一般采用分蘖,切干或种子繁殖。分蘖繁殖时,应从老树干基部周围切取分蘖,种在肥沃湿润的腐殖土中,放半阴处。也有将干部切成片段,埋土中,使干部四周发生新芽 ,再行分栽。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

相关资料:
1904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麦查理茨(W. Micholitz)在越南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苏铁植物,随即带着活苗将其引种于新加坡植物园,经过植物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于次年作为新种正式发表,并以发现者的人名来命名,这就是本植物拉丁学名的由来。由于小羽叶片呈二叉分歧,中文称之为叉叶苏铁是合适的。实际上叉叶苏铁早在1899年于我国广西就已经被发现,当时被定为刺叶苏铁的叉叶变种。越南发现的和广西发现的二种苏铁其实都是一回事。因为叉叶苏铁仅分布于从广西到越南河内狭小范围,又因奇特的叶形是研究苏铁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材料,被定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3/11 17:56:53

关于“仙湖苏铁”,请您浏览察看:

http://www.baidu.com/s?wd=%CF%C9%BA%FE%CB%D5%CC%FA&cl=3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3/11 18:02:44

叉叶苏铁株高0.5-1米,干径4-5厘米。鳞叶三角形。叶柄长0.5-1.5米,具二排刺。叶长2-3.5米,羽片20-40对,羽片作二叉分歧。小羽片长20-40厘米,宽1.7-2.5厘米,边全缘。雄球花圆柱形;雌球花扁球形,径30-40厘米,大孢子叶边缘篦齿状深裂。 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约4厘米,梗长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叶近匙形或宽楔形,黄色,边缘桔黄色,长1-1.8厘米,宽约8毫米,顶部有绒毛,圆或有短头,下面有多数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桔黄色,长约8厘米,下部长柄状,上部菱状倒卵形,宽约3.5厘米,篦齿状分裂,裂片钻形,长1.5-2厘米,在其下方两则生有1-4个近圆形、被绒毛的胚珠。种子成熟 时黄色,长约2.5厘米。“仙湖苏铁”的新种,就是由原在仙湖植物园、现在江门市工作的王定跃博士发现、命名。喜温暖和充足阳光,土壤以肥沃的带微酸性沙壤土为宜,为常见的雌雄异株植物。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3/12 14:43:07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系深圳仙湖植物园王定跃先生近年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新种,分布在广西、广东及湖南的交界地区。 仙湖苏铁树干圆柱形,高可达1~1.5m,直径20~30 cm,有的树干不明显,叶痕宿存;鳞叶披针形,长8~13 cm,宽1.5~2.5 cm;羽叶多数,长2~3.1m,叶柄长0.6~1.3m,光滑或被污毛,具刺29~73对,刺长0.2~0.5 cm,间距1~4 cm,幼叶锈色;羽片66~113对,中部羽片长17~39 cm,宽0.8~1.7 cm,间距2~2.5 cm,羽片平展,边缘平至微反卷,有时波状,条形至镰刀状条形,薄革质至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脉两面隆起;小孢子叶球圆柱状长椭圆形,长35~60 cm,径5.5~10 cm,小孢子叶(图3-16)楔形,长1.8~3 cm,不育部分菱状椭圆形,密被褐色短绒毛,长0.6cm,宽1.2~1.8 cm,顶端具0.2~0.3 cm的小尖头,每侧常具1~4个小齿,长达0.1 cm,大孢子叶球半球形,径35 cm,高15 cm,大孢子叶(图3-16)长10~19 cm,密被黄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仅柄部有残留,顶片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8.5 cm,宽5~8 cm,边缘篦齿状深裂,侧裂片13~24枚,长(2)2.3~3.6 cm,顶裂片钻形至披针形,明显长于侧裂片,胚珠(2)4~6(8)枚,扁球形,无毛,直径0.5~0.7 cm,先端有短尖头;种了倒卵状球形至扁球形,黄褐色,长3~6 cm,直径2.6~3 cm,无毛,中种皮具疣状突起。4~5月开花,种子8~9月成熟。 仙湖苏铁与台湾苏铁、四川苏铁外形相近。仙湖苏铁幼叶锈红色,大孢子叶顶裂明显,顶裂片钻形,大孢子叶球不论胚珠发育与否,8~9月便开始松散;台湾苏铁幼叶灰褐色,大孢子叶顶裂片宽三角形至钻形,边缘具细齿,大孢子叶球不论胚珠发育与否,当年通常紧包;而四川苏铁大孢子叶顶裂片与侧裂片区别不明显。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