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skbworld     提问时间: 2007/12/11 18:06:09
邮箱:skbworld@163.com
问题:
 
我需要种植檀香的方法。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12/11 19:28:13

您好, 檀香为檀香科半寄生性常绿乔木,高7米—11米,胸径25—30厘米。心材供药用,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等功效,主治腹痛、呕吐、胸膈不舒等症。檀香油香气浓郁持久,是制造高级化妆品的名贵原料。檀香又是雕刻工艺品的高级原料。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国年药用量35万公斤,加上工业和雕刻工艺品等方面,年需要量更大,几乎是全依靠进口。檀香因其用途广,经济价值高,200—400元/公斤,在印度迈索尔等主产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
    一、檀香的生长发育习性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开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结果后约40天果实成熟,果量多、果期长,且成熟不一致,7月—翌年2月为果实成熟期,10—11月为盛果期。
    檀香种子具休眠性,播种前,种子要进行预处理,如砂藏1个月,剥壳(或压裂种壳),或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等,以打破种子休眠期,加速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檀香为半寄生性植物,靠根吸盘吸附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吸取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檀香从苗期到大田定植都必须配置适宜的寄主植物,否则会影响檀香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二、檀香的栽培管理技术
    1.宜林地选择:以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3~C以上,极端低温在0℃以上,无重霜冻,年降雨量600—2000毫米,红壤土(pH为5),地势向阳,开阔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栽种最好。黄壤、砂质地也可栽种。土质过肥、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以及地下水位过高的粗砂土壤不宜种植。
    目前我国广东省的粤西、粤中、粤东等部分地区和云南景洪、海南岛海拔500米以上山区均适宜种植檀香。根据湛江南药试验场经验,选择防风林带,或次生林地,进行穴垦或带垦栽植,生长良好;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隙地,有寄主植物的土地栽种,同样生长良好。
    2.种植方法:檀香的营养袋苗,除冬季低温无雨量外,其他季节均可栽植。选择30—40厘米高度的种苗种植最理想。最好选择阴雨天种植。植时避免伤根,保持营养土完整,把苗带土团轻植苗穴内,盖上松土稍加压实,切忌双脚踩压;栽植深度,以穴与地面平行或稍低地面1—2厘米为宜,栽植后要淋足定根水。种植规格:株行距为4米×4米,4米× 3米和3米×3米,每667平方米种植40—70株苗为宜,穴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 50厘米,每穴施人50公斤—100公斤的火烧土或充分腐熟的有机土杂肥作基肥。种植时施少量药肥(呋喃丹每穴50—100克)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如果苗没有带寄主或寄主不够,种植前或植后应及时在苗穴周围补种上。
    3.寄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檀香的寄主很广,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寄生植物,不能强求一律,理想寄主标准是:生长快、根系发达,根皮不易脱落,生长期长的灌木或小乔木;树冠疏朗,枝叶不茂密或落叶;种源较丰富,容易繁殖;病虫害少,且不易感染;经济价值高。苗期可选配单一寄主植物,如长春花、蓝花草、假蒿、山毛豆、飞机草、苗须草、马缨丹、蔓荆、九里香、决明等多年生草灌木植物;大田种植的檀香应配以灌木、乔木搭配等多种植物的混合类型,不宜只用短期或单一树种作寄主,适宜的长期寄主有药材植物苏木、儿茶、女贞子、蔓荆、大叶紫珠等;水果类植物黄皮、杨桃、无花果、人心果、芒果等;经济类树种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
    根皮易脱,根部含有毒物质和根部有大量树脂的植物,不宜作檀香的寄主,如马尾松、羊角拗、漆树、大枫子、马钱、木菠萝等树种。选择檀香的优良寄主必须在专家和从事檀香种植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大田定植的檀香,每隔一行或二行种植一行寄主植物,前期可稍密,后期要疏朗。
    4.抚育管理
    (1)除草松土、施肥: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根据土壤肥力、寄主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土壤肥沃,奇主植物生长茂盛可少施或不施肥;土壤较瘦,寄主生长不良可适当施肥。旱季施水肥,雨季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
    (2)补植:及时做好檀香,长、短期寄主植物的查苗补缺工作,确保檀香和寄主的全苗。
    (3)修枝整形:檀香小苗阶段需要一定的荫蔽,但荫蔽太大会抑制檀香的生长,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寄主植物及时修除过密和遮盖檀香顶部的枝条,使林内通风透光。檀香分枝能力较强,不及时修枝整形会影响主干的挺直和增粗,导致影响产量。生长期间,分期分批自下而上适当修除侧枝促进檀香生长,减少风害。
    5.病虫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侵害幼苗,多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生。发病前用1:1:150—200的波尔多液喷洒,或1%—2%石灰水浇施;发病期间用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5—7天1次,连续3—4次。
    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幼苗、幼龄树和大树均会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喷洒防治。
    叶灰斑病:主要发生在成叶或老叶上。发病前可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1—2次预防;发病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2—3次,效果良好。
    桑寄生粉蝶:以幼虫为害叶片,严重时把叶片食光。可人工捕杀幼虫、卵、蛹。使用90%敌百虫结晶900倍液或80%敌敌臣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象鼻虫:成虫咬食檀香叶片嫩枝,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可人工捕杀或使用50%甲胺磷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红蜘蛛、尺蠖、双线盗毒蛾、卷叶虫、白襄蓑蛾、蝗虫、东风螺、蝼蛄、金龟子、蚯蚓等害虫为害。可以采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12/11 20:03:05

檀香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一、         檀香的特性和价值

檀香为檀香料半寄生常绿乔木。高7M11M,胸径25CM30CM。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和太平洋地区。人类利用檀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木材可用于工艺雕记得和提炼檀香油而格外有名。在亚洲地区,熏烧檀香木成为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重要仪式。檀香木的耐腐性极强,它含有α和β檀香醇等成分,可提取檀香油。心材是名贵药材,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等功效,主治腹痛、呕吐、胸膈不舒等症。檀香油香气浓郁持久,是制造高级化妆品的名贵原料,还具有抗菌成分,可治疗皮肤病如痔疮、粉刺、痢疾、淋病等一些顽固疾病。

檀香为世界上极为昂贵的木材,目前国际贸易中檀香心材可卖41000美元∕吨;受高额利益驱动,原生檀香树木大量减少和消失。太平洋岛的檀香因过去分布有大量的檀香原生树而得名,由于过度砍伐,如今已无檀香天然分布。过去印度一直是檀香的主要栽培和出口国,因无序砍伐,其檀香资源也几乎耗尽。

檀香树须根上长有许多“吸盘”,其紧紧吸附在寄主植物上,从它们那里掠夺水分和营养。檀香树不容许寄主植物长得比它茂盛,否则就会长不大或死亡;所以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檀香树下,往往是长着面黄肌瘦、垂头丧气的寄主植物。

二、         檀香的栽培技术

1            檀香生长习性及育苗技术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果期长,檀香果熟期较长为811月。

采粒大、饱满、紫红色果实,除果肉,洗净种子;种子最好乘气温尚高时(1011月期间)随采随播。檀香种子具休眠性,催芽前用50100毫克∕升赤霉素浸种24小时,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每斤种子约有28003000粒左右,出种率可达到70%。可在沙床上条播或撒播,播后盖051CM湿沙层,适当淋水,不宜过多。檀香苗期应加强除草、松土著人、追肥等管理工作,既要湿润又要防止积水,寄主植物死亡要及时补植,寄主生长过旺也要修剪,以免影响檀香生长。

2            檀香的栽培管理

① 造林地选择: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平均气温>13℃,极端低温>-4℃,无重霜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气,富含铁、磷、钾等营养元素,PH56之间的红色壤土;地势向阳,开阔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山地为佳。黄壤、沙质地也可栽种。土质过肥、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以及地下水位过高的粗沙土壤不宜种植。檀香根系最忌积水,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雨季积水的地方不宜种植。

② 种植规格:造林前一年冬季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消灭部分害虫。穴垦,株行距4M×4M4M×3M3M×3M,穴规格为60CM×60CM×50CM,每穴施50KG100KG火烧土或充分腐熟的有机杂肥(3KG左右农家肥、05KG过磷酸钙及150G挪威复合肥与回穴土混合)作基肥。种植时施少量药肥(呋喃丹每穴50G100G)防治地下害虫;每年施肥23次,春夏施用速效肥如硫酸铵、尿素或挪威复合肥;秋冬施有机肥加过磷酸钙。

③ 栽植方法与季节:定植前后应在穴在四周栽好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在两穴之间定植乔木寄主植物;将檀香苗连同寄主带土团栽入穴内(只要保持土团完整,成活率很高),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如果没有寄主或寄主不够,应及时补种。檀香容器苗除低温、旱季外其它季节均可定植,以雨季(34月)为佳,最迟不超过6月,最好选择阴雨天种植。

④ 寄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选择适应性强、具有固氮功能、浅根、根系发达、萌发力强、耐修剪的草木、灌木和乔木等。寄主植物的配置应从地上空间和地下根系的发育全面考虑,营造一个适合檀香生长的生态环境。檀香寄主植物可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长期以乔木为主有药材植物苏木、女贞子、大叶紫珠等;水果类植物龙眼、黄皮、无花果等;经济类树种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短期则主要是灌木与草本如蓝花草、假蒿、山毛豆、苗须草等。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寄主植物应充分考虑经济收益,可间作果树(如龙眼)、优质木材(如花梨木)、中药材(如萝芙木、马钱子)等。在每株檀香周围配置乔、灌木、草本寄主。檀香的寄主很广,可根据实际选择。

⑤ 抚育管理

⑴除草松土、施肥: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合理施肥,土壤肥沃,寄主植物生长茂盛可少施或不施肥;土壤较瘦,寄主生长不良可适当施肥。旱季施水肥,雨季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

⑵修枝整形:檀香小苗需要荫蔽,但荫蔽太大会影响生长,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寄主植物及时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檀香分板能力较强,生长期间,应适当修剪侧枝,使主干挺直、增粗,提高心材产量,还可抵御风害。

⑥ 病虫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侵害幼苗,多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生。发病前用02505%的波尔多液喷洒,或1--2%石灰水浇施;发病期间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杀。

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幼苗、幼龄树和大树均会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喷洒防治。

檀香粉蝶:又名斑马虫,以幼虫啃食叶片。可人工捕杀幼虫、卵、蛹。使用90%敌百虫草原药800倍液或80%敌敌臣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象鼻虫:成虫咬食檀香叶片嫩枝,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可人工捕杀或用50%甲胺磷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红蜘蛛、尺蠖、双线盗毒蛾、卷叶蛾、白襄蓑蛾、蝗虫、东风螺、蝼蛄、金龟子、小地老虎等害虫为害。

三、         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高,对檀香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外对檀香工艺雕刻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推广栽培檀香前景非常广阔。

1            加速檀香优良品种选育和扩繁,为檀香产业化栽培提供充足优质种苗。中国无檀香的天然分布,但多年人工栽培实践表明,檀香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可以推广栽培的,关键是缺乏优质种苗和配套培育技术。因此急需系统地进行檀香类优良树种、种源和品系的引进,并对国内现有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分类和保护,筛选出优良品种,加大组培快繁和扦插的研究力度,同时,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华南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系。

2            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檀香示范林基地作用。目前部分企业、林民开展檀香种植经营,但常因种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而导致失败,挫伤了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建设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高、代表性强的高效檀香示范基地,发挥示范作用。近几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市林业科技推广站等单位,选择防风林带或残次林地进行檀香栽培试验,生长良好;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隙地,有寄主植物的土地栽种,同样生长良好,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檀香种植技术,并带动周边的地区的檀香种植,现已发展檀香人工林150多亩。根据檀香的树种特性和立地类型,可设多种经营模式。

3            加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促进檀香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檀香优良种质选育、繁殖及示范林基地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服务,充分调动积极性,推进珍贵用材树种大面积种植,带动产业发展。

试验证明,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华南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条件与檀香原产地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相似,而土壤条件则优于原产地,有利于发展以优良檀香种类为主的生物群落。在华南推广应用檀香产业化栽培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经济效益高,前景十分广阔。二是生态效益显著。应用檀香人工栽培技术,结合檀香适应性广、耐贫瘠、耐干旱,能够与其他物种共存的特性,适宜在热带、亚热带退化的坡地上发展多种混合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三是带动多个产业发展。发展檀香人工种植产业,可带动以檀香木为龙头的檀香系列产品的开发,开创一条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一、檀香的生长发育习性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开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结果后约40天果实成熟,果量多、果期长,且成熟不一致,7?翌年2月为果实成熟期,10?11月为盛果期。

    檀香种子具休眠性,播种前,种子要进行预处理,如砂藏1个月,剥壳(或压裂种壳),或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等,以打破种子休眠期,加速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檀香为半寄生性植物,靠根吸盘吸附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吸取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檀香从苗期到大田定植都必须配置适宜的寄主植物,否则会影响檀香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二、檀香的栽培管理技术      1.宜林地选择:以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3℃以上,极端低温在0℃以上,无重霜冻,年降雨量600?2000毫米,红壤土(ph5),地势向阳,开阔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栽种最好。黄壤、砂质地也可栽种。土质过肥、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以及地下水位过高的粗砂土壤不宜种植。

    目前我国广东省的粤西、粤中、粤东等部分地区和云南景洪、海南岛海拔500米以上山区均适宜种植檀香。根据湛江南药试验场经验,选择防风林带,或次生林地,进行穴垦或带垦栽植,生长良好;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隙地,有寄主植物的土地栽种,同样生长良好。

     2.种植方法:檀香的营养袋苗,除冬季低温无雨量外,其他季节均可栽植。选择30?40厘米高度的种苗种植最理想。最好选择阴雨天种植。植时避免伤根,保持营养土完整,把苗带土团轻植苗穴内,盖上松土稍加压实,切忌双脚踩压;栽植深度,以穴与地面平行或稍低地面1?2厘米为宜,栽植后要淋足定根水。种植规格:株行距为4米×4米,4米×

     3米和3米×3米,每667平方米种植40?70株苗为宜,穴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 50厘米,每穴施人50公斤?100公斤的火烧土或充分腐熟的有机土杂肥作基肥。种植时施少量药肥(呋喃丹每穴50?100)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如果苗没有带寄主或寄主不够,种植前或植后应及时在苗穴周围补种上。

     3.寄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檀香的寄主很广,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寄生植物,不能强求一律,理想寄主标准是:生长快、根系发达,根皮不易脱落,生长期长的灌木或小乔木;树冠疏朗,枝叶不茂密或落叶;种源较丰富,容易繁殖;病虫害少,且不易感染;经济价值高。

    苗期可选配单一寄主植物,如长春花、蓝花草、假蒿、山毛豆、飞机草、苗须草、马缨丹、蔓荆、九里香、决明等多年生草灌木植物;大田种植的檀香应配以灌木、乔木搭配等多种植物的混合类型,不宜只用短期或单一树种作寄主,适宜的长期寄主有药材植物苏木、儿茶、女贞子、蔓荆、大叶紫珠等;水果类植物黄皮、杨桃、无花果、人心果、芒果等;经济类树种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

    根皮易脱,根部含有毒物质和根部有大量树脂的植物,不宜作檀香的寄主,如马尾松、羊角拗、漆树、大枫子、马钱、木菠萝等树种。选择檀香的优良寄主必须在专家和从事檀香种植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大田定植的檀香,每隔一行或二行种植一行寄主植物,前期可稍密,后期要疏朗。

     4.抚育管理      (1)除草松土、施肥: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根据土壤肥力、寄主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土壤肥沃,奇主植物生长茂盛可少施或不施肥;土壤较瘦,寄主生长不良可适当施肥。旱季施水肥,雨季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

(2)补植:及时做好檀香,长、短期寄主植物的查苗补缺工作,确保檀香和寄主的全苗。      (3)修枝整形:檀香小苗阶段需要一定的荫蔽,但荫蔽太大会抑制檀香的生长,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寄主植物及时修除过密和遮盖檀香顶部的枝条,使林内通风透光。檀香分枝能力较强,不及时修枝整形会影响主干的挺直和增粗,导致影响产量。生长期间,分期分批自下而上适当修除侧枝促进檀香生长,减少风害。

5.病虫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侵害幼苗,多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生。发病前用11150?200的波尔多液喷洒,或1%?2%石灰水浇施;发病期间用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5?71次,连续3?4次。

    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幼苗、幼龄树和大树均会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喷洒防治。

    叶灰斑病:主要发生在成叶或老叶上。发病前可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1?2次预防;发病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2?3次,效果良好。

    桑寄生粉蝶:以幼虫为害叶片,严重时把叶片食光。可人工捕杀幼虫、卵、蛹。使用90%敌百虫结晶900倍液或80%敌敌臣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象鼻虫:成虫咬食檀香叶片嫩枝,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可人工捕杀或使用50%甲胺磷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红蜘蛛、尺蠖、双线盗毒蛾、卷叶虫、白襄蓑蛾、蝗虫、东风螺、蝼蛄、金龟子、蚯蚓等害虫为害。可以采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12/12 7:44:45

檀香栽培技术


檀香为檀香科半寄生性常绿乔木,高7~11米,胸径25~30厘米。心材供药用,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等功效,主治腹痛、呕吐、胸膈不舒等症。檀香油香气浓郁持久,是制造高级化妆品的名贵原料。檀香又是雕刻工艺品的高级原料。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国年药用量35万公斤,加上工业和雕刻工艺品等方面,年需要量更大,几乎是全依靠进口。檀香因其用途广,经济价值高,200~400元/公斤,在印度迈索尔等主产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
一、檀香的生长发育习性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开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结果后约40天果实成熟,果量多、果期长,且成熟不一致,7月~翌年2月为果实成熟期,10~11月为盛果期。檀香种子具休眠性,播种前,种子要进行预处理,如砂藏1个月,剥壳(或压裂种壳),或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等,以打破种子休眠期,加速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檀香为半寄生性植物,靠根吸盘吸附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吸取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檀香从苗期到大田定植都必须配置适宜的寄主植物,否则会影响檀香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二、檀香的栽培管理技术
1.宜林地选择:以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3℃以上,极端低温在0℃以上,无重霜冻,年降雨量600~2000毫米,红壤土(pH为5),地势向阳,开阔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栽种最好。黄壤、砂质地也可栽种。土质过肥、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以及地下水位过高的粗砂土壤不宜种植。目前我国广东省的粤西、粤中、粤东等部分地区和云南景洪、海南岛海拔500米以上山区均适宜种植檀香。根据湛江南药试验场经验,选择防风林带,或次生林地,进行穴垦或带垦栽植,生长良好;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隙地,有寄主植物的土地栽种,同样生长良好。
2.种植方法:檀香的营养袋苗,除冬季低温无雨量外,其他季节均可栽植。选择30~40厘米高度的种苗种植最理想。最好选择阴雨天种植。植时避免伤根,保持营养土完整,把苗带土团轻植苗穴内,盖上松土稍加压实,切忌双脚踩压;栽植深度,以穴与地面平行或稍低地面1~2厘米为宜,栽植后要淋足定根水。种植规格:株行距为4米×4米,4米×3米和3米×3米,每亩种植40~70株苗为宜,穴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每穴施人50公斤~100公斤的火烧土或充分腐熟的有机土杂肥作基肥。种植时施少量药肥(呋喃丹每穴50~100克)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如果苗没有带寄主或寄主不够,种植前或植后应及时在苗穴周围补种上。
3.寄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檀香的寄主很广,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寄生植物,不能强求一律,理想寄主标准是:生长快、根系发达,根皮不易脱落,生长期长的灌木或小乔木;树冠疏朗,枝叶不茂密或落叶;种源较丰富,容易繁殖;病虫害少,且不易感染;经济价值高。苗期可选配单一寄主植物,如长春花、蓝花草、假蒿、山毛豆、飞机草、苗须草、马缨丹、蔓荆、九里香、决明等多年生草灌木植物;大田种植的檀香应配以灌木、乔木搭配等多种植物的混合类型,不宜只用短期或单一树种作寄主,适宜的长期寄主有药材植物苏木、儿茶、女贞子、蔓荆、大叶紫珠等;水果类植物黄皮、杨桃、无花果、人心果、芒果等;经济类树种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
根皮易脱,根部含有毒物质和根部有大量树脂的植物,不宜作檀香的寄主,如马尾松、羊角拗、漆树、大枫子、马钱、木菠萝等树种。选择檀香的优良寄主必须在专家和从事檀香种植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大田定植的檀香,每隔一行或二行种植一行寄主植物,前期可稍密,后期要疏朗。
4.抚育管理
(1)除草松土、施肥: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根据土壤肥力、寄主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土壤肥沃,奇主植物生长茂盛可少施或不施肥;土壤较瘦,寄主生长不良可适当施肥。旱季施水肥,雨季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
(2)补植:及时做好檀香,长、短期寄主植物的查苗补缺工作,确保檀香和寄主的全苗。
(3)修枝整形:檀香小苗阶段需要一定的荫蔽,但荫蔽太大会抑制檀香的生长,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寄主植物及时修除过密和遮盖檀香顶部的枝条,使林内通风透光。檀香分枝能力较强,不及时修枝整形会影响主干的挺直和增粗,导致影响产量。生长期间,分期分批自下而上适当修除侧枝促进檀香生长,减少风害。
5.病虫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侵害幼苗,多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生。发病前用1:1:150~200的波尔多液喷洒,或1%~2%石灰水浇施;发病期间用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5~7天1次,连续3~4次。
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幼苗、幼龄树和大树均会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喷洒防治。
叶灰斑病:主要发生在成叶或老叶上。发病前可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1~2次预防;发病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2~3次,效果良好。
桑寄生粉蝶:以幼虫为害叶片,严重时把叶片食光。可人工捕杀幼虫、卵、蛹。使用90%敌百虫结晶900倍液或80%敌敌臣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象鼻虫:成虫咬食檀香叶片嫩枝,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可人工捕杀或使用50%甲胺磷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红蜘蛛、尺蠖、双线盗毒蛾、卷叶虫、白襄蓑蛾、蝗虫、东风螺、蝼蛄、金龟子、蚯蚓等害虫为害。可以采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2/12 11:16:38

请您登陆:http://www.baidu.com/s?wd=%CC%B4%CF%E3%D4%D4%C5%E0&cl=3

查阅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