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贵:创建油茶生态农庄

刘经贵经营承包的油茶林
54岁的刘经贵,是上犹县一位创建油茶生态农庄的庄稼汉。如今,他自豪地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农庄取名为“金贵油茶生态农庄”。
金贵油茶生态农庄座落于上犹县陡水镇红星村,农庄经过6年的精心管理,目前已凸现规模和效益:油茶林面积达到139亩,两眼望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油茶高的达2.5米多,冠幅高达2.6米。2004年试挂果时单株最高产鲜果6公斤,2005年、2006年单株最高产鲜果量分别达到11公斤、25公斤。2004年92亩(其余47亩因上犹县采穗圃需留一定数量的母树采接穗,不让挂果)挂果油茶林产鲜果4500多公斤,产油量337多公斤;2005年92亩挂果油茶林产鲜果15000多公斤,产油量1125公斤多;2006年92亩挂果油茶林产鲜果20000多公斤,产油1500多公斤。三年来,实现收入21余万元,其中茶油收入10余万元;提供优良接穗81万多枝,收入近 6.5万元;另套种西瓜等经济作物收入达5万元。
刘经贵创建和经营农庄有何高招?
良种壮苗是基础:刘经贵原是上犹县颇有名气的运输大户,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放弃运输,转而把全部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经营油茶。那是1998年的一个夏天,他送货到上海,途经宜春市,看到路旁树果实累累竟是油茶,感到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油茶?他向路人打听,才知道这是优质高产无性系油茶。执着的他,先后到华东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科院、赣州市林科所等地咨询。当他了解到优质高产无性系油茶具有挂果早,丰产,果油品质优良,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等优点,县里又正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时,他坚定了发展高产油茶的信心,果断与犹江林场签订了承包139亩荒山的合同,2000年如愿地种上了25000多株优质高产无性系油茶嫁接苗,开始了他艰辛的油茶创业路。
集约经营是关键。虽说油茶可管理粗放,但要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必须高标准种植,集约化管理,刘经贵深知其中的道理。从此,他便把全部心思与精力投入到山林,从林地清理、整地打穴、种苗选择、种植、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他都项原则一一把关,严格要求,高标准实施。
为了达到高标准种植的要求,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他便扛起锄头,开始了一天天的劳作,人消瘦了,但139亩荒山却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大变样了,藤灌没了、乱石不见了,林地被他整成了反坡梯带。他也深知以短养长和抚育幼树的好处,林中空地套种了西瓜,肥料全部用的是有机肥。为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他变卖了县城中心区的住房,全家人搬回到了农村老家居住。为了这块山,为了这片林,为了实现心中的“绿色银行”梦,刘经贵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油茶树长势喜人,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和茶花的海洋。
共同致富谋发展:干劲十足的刘经贵心里装有这样一个念头: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得到全县上下的认可和共同参与,也只有依*广大群众的力量发展油茶,才能形成规模,才有发展后劲,才能共同致富。近几年来他带动了周边南康、赣县、会昌和于都等县市不少林农发展油茶。面对越来越多的取经者,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其经验,耐心讲解其心得。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地区掀起了一股种植优质高产油茶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本县和周边油茶产业的发展。为了形成产、供、销的良性链条,2005年他投资了13万多元购进了一套茶油加工设备,以方便群众销售和加工,由于他的茶油质量*得住,色泽好,刚打入市场,就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信赖,打出了“金贵”精炼茶油的品牌。
艰辛创业远扬名:凭着刘经贵的执着和勤劳,金贵油茶生态农庄艰辛创业发展到今天,其油茶林的规模、管理水平和油茶产量、品质在全省独树一帜。近些年来,省、市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农庄视察、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2005年度刘经贵被评为上犹县“十佳创业能手”称号。
现在油茶林即将进入丰产期,刘经贵给自己的“绿色银行”勾绘了一幅蓝图:扩大规模,承包更大面积的荒山来种植这种高产油茶。我们坚信他的梦想一定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