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11/5 15:40:19
山茱萸快速育苗技术
山茱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由于其种子外壳坚硬,常规育苗方法需要2年以上才能出圃,且出苗率低,不能满足生产急需。为此,我们探索了快速育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一、种子处理 9月—10月采集成熟的山茱萸种子用清水洗净,水缸里装入2份开水加1份凉水,水装至缸的1/2处,将洗净的种子倒入缸内,稍加搅拌,浸泡24小时—48小时取出,置于水泥地板上晾晒,一天翻3次—4次。晒干后,又将种子置于1份开水加1份凉水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晾晒。当种子有70%—80%裂口时,掺上5倍湿沙进行沟藏。拌有湿沙的种子填至距沟口10厘米时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厚。沙藏的种子第二年春3月即可播种。 二、苗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浇水条件、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和尿素50公斤。先把肥撒于地表,然后耕翻耙平,按长30米(可依地形而定)、宽1.3米整床待播。整地时注意留好作业道和排水沟。如系丘陵区,最好选择坡度不超过15°的斜坡地;山区坡度不超过25°,尽量使苗圃地灌水方便,排水良好,土质优良(pH值5.6—6.8)。 三、播种及苗期管理 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将沙藏催芽的种子集中条播于准备好的苗床中。播前先浇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覆2厘米—3厘米厚的细土,最后搭拱棚覆膜。每亩播种40公斤—50公斤。约30天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0℃,待出现4片真叶后,去膜炼苗3天—5天再移栽,每666.7平方米栽1.3万株左右。直播育苗时,幼苗长到第6片真叶时间苗定苗,株距保持15厘米—20厘米。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次年当苗高70厘米左右时在“春分”前后出圃定植。 四、嫁接及接后管理 过去建园一般采用实生苗,果实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经济效益。为了生产优质果实,提高效益,采用本砧嫁接大红宝和玛瑙等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值得重视。方法是:春季3月下旬在播种苗距地面15厘米—20厘米处采用嵌芽接,接后10天剪砧。嫁接成活后,及时浇水少叶面喷肥,前期喷0.2%尿素并追施1次—3次有机肥,从8月下旬开始,喷0.3%磷酸二氢钾为主,入冬前施一次有机肥。 五、病虫害防治 播种苗1片—3片真叶时是摔倒病和立枯病的高发期,初病时可喷1000倍抗枯宁进行防治。苗木旺盛生长期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可结合叶面喷肥喷800倍博舒或10%粉锈宁1000倍液。虫害主要是棉铃虫、刺蛾及毛虫类害虫,从6月上旬开始,喷灭幼脲3号,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11/5 23:27:03
请您登陆: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C9%BD%B6%AB%BA%CA%D4%F3+%CA%F7%B8%C9%D7%A2%C9%E4&sr=&z=&cl=3&f=8&wd=%C9%BD%DC%EF%DD%C7%D4%D4%C5%E0&ct=0
察看相关信息。
|
|
|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11/6 21:32:10
您好,提供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山茱萸 为山茱萸 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cinalis)的干燥成熟果肉,又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具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之功能。主产浙江,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陕西等省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2米~8米。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间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被白色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先叶开放,花小;萼片4,不显著;花瓣4,黄色;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通常1室。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中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4~11月,见图4-16。 (二)生长习性 山茱萸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较耐寒,幼树怕早。实生苗5~7年开花,10~20年进人盛果期。 种子发芽困难,层积3~4个月可促使种子发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于封冻前按株行距2米X 3米挖穴,穴深0.5米,0.5米见方,每穴施农家肥20公斤~25公斤,并与土混合均匀,备栽。育苗地可于封冻前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 3000公斤~4000公斤,结合整地翻入土中,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畦以备翌年播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秋季将去果肉的新鲜种子用2~3倍的湿沙,沙藏于室外向阳处,上面盖草,经常保持湿润,至翌年 3~4月,有30%~4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条播,按行距20厘米~30厘米开沟,沟深3厘米~5厘米,播种后覆土2厘米~3厘米,加盖一层草,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一周可陆续出苗,直至第二年春。如肥水条件好,出苗后,当年就可长到60厘米~100厘米高,一般l~2年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地块,最好选阴天起苗,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后,应将基部丛生的枝条剪去,仅留主干。 (2)扦插繁殖:5月中、下旬选带顶芽的一年生嫩枝,于15厘米~20厘米处剪下,上部留3~4片时,下部切成斜口,并用ABT生根粉50PPm溶液浸泡半小时,随后扦人 20C~25℃的苗床内10天后即可开始生根,期间应保持较高的湿度,或上部适当搭棚遮阳。加强肥力管理,入冬前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3)压条繁殖L于秋后或春季芽萌动前,将近地面的1~2年生枝条弯曲,并在近主干处割伤皮部,将枝条埋入土中,固定压紧,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加强肥水管理。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即可与母株分离、移栽。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表干旱板结。见草就除,苗高15厘米时,可结合锄草追肥一次。并按株距8厘米~10厘米间苗定苗。入冬前浇一次冻水,并加盖稻草或牛马粪。 (2)定植后管理: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两季各追肥一次。10年以上大树每株施人粪尿5公斤~10公斤、施肥时间以4月中旬幼果初期效果为佳。 幼树高1米左右时,2月间打去顶梢,以促进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早春将树基丛生枝条剪去。修剪以轻剪为主,剪除过密、过细及徒长的枝条。主干内侧的枝条,可在6月间采用环剥、摘心、扭枝等方法,削弱其生长势,促使养分集中,以达到早结果的目的。幼树每年培土l~2次,成年树可2~3年培土1次。若根部露出地表,应及时壅根。 在灌溉方便的地方,一年应浇3次大水。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开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三次在入冬前。 4.病虫害防治 (1)灰色膏药病:多发生在20年以上的老树树干和枝条上,通风不良的潮湿地方或树势衰老时,发病尤重。防治方法:培育实生苗,砍去有病老树;对轻度感染的树干,用刀刮去菌丝膜,涂上石灰乳或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5~6月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施。 (2)白粉病:7~8月多发,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生物制剂B0-10300倍液喷雾防治。 (3)炭疽病:6~7月始发,为害幼果、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选育抗病品种。 (4)蛀果蛾:9~10月,幼虫为害果实。防治方法:于8~9月羽化盛期用0.5%澳氰菊酯乳剂5000~8000倍液或 26%杀灭菊酯2000~4000倍液喷雾;用2.5%敌百虫和2%甲胺磷按1:400混合,处理土壤杀死冬茧。 (5)木橑尺蠖:7~10月以幼虫为害叶片。防治方法:于7月幼虫盛发期及时喷施2.5%鱼藤精500~6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 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早春在植株周围1米范围内挖土灭蛹或在地面撒施甲基异柳磷,防止蛹羽化。 (6)大蓑蛾:6~8月多发,以幼虫为害叶片,10~20年生的树较易发生。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即于冬季落叶后,摘取悬挂在枝上的虫囊而杀之;放养蓑蛾瘤姬蜂等天敌;发生期用80%敌敌畏8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四)采收与加工 一般定植4年后开始开花结果,能结果100多年,宜在9~10月,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采摘时下年花蕾已形成,故注意不要碰落花蕾及折损枝条。采收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炭火烘焙至果皮膨胀,冷后捏去种子,再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也可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15分钟,捞出,置冷水中,捏出种子,或将鲜果置蒸笼内蒸5分钟后捏出种子。
|
|
|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11/6 21:58:43
http://www.boluoagri.com/Azzy/Print.asp?ArticleID=10430
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