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gaoxiaoge     提问时间: 2007/9/19 17:58:30
问题:
 
     天牛很严重怎么办?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9/19 18:23:15

这是我近期撰写的一篇稿子,供您参考: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ee84678bae720910c8fc7a9e.html 

林果蛀干害虫防治新法7

  要:林果蛀干害虫大都营隐蔽生活,危害严重,防治难度较大。文中介绍的林果蛀干害虫防治新法7法(树干涂药包扎法、树干打针注射法、根部埋药法、樟脑丸法以及利用野生芫花防治蛀干害虫、应用磷化锌毒签防治蛀干害虫、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技术先进适用,效果经济环保,推广前景广阔,有望对解决蛀干害虫防治难题提供助益。

关键词:蛀干害虫;林木果树;防治方法

众所周知,蛀干害虫是危害林木、果树等多种经济树种的重要害虫,其突出特点是: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危害严重,隐蔽难除!以往采用的常规化学防治方法,虽说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操作复杂、成本高昂、污染环境、防效欠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随着林业、果树和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蛀干害虫防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和愈加重要,也成了摆在广大林(果)农特别是林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蛀干害虫已经成为制约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林业建设的关键因子。本文介绍的林果蛀干害虫防治5法,期望能对解决蛀干害虫防治难题提供助益。

1     树干涂药包扎法

采用50%甲胺磷乳油1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和久效磷乳油30倍液等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在蛀干害虫成虫羽化盛期,用板刷将稀释后的药剂在树干上均匀涂抹,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涂药后用40cm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在涂药包扎15d后,拆除塑料薄膜。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上述药剂通常可收到理想的防效,尤以甲胺磷防治效果最好。经现场调查,因涂药后,药物通过树液流动运行输送至整个树体,未进行涂药的主干以上部位,蛀干害虫也可得到同样有效的防治。

2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

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cm以上的“四旁”林、片林和林缘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亦即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发现树干表面有虫孔时,直接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如防治天牛,当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锯屑,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35倍液,按每厘米胸径11.5ml药液用量进行注射,后用黄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可达98%以上。

当树干表面看不到虫孔时,可改用钻子等在树干基部四周打孔注药。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cm处,钻头与树干成45°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cm);树木胸径在15cm以下钻孔12个,30cm以下钻孔23个,30cm以上钻孔45个;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ml左右,然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内吸性药液缓缓注入封口即可。注药后一周害虫即可大量死亡,打孔伤口通常在2个月左右可痊愈。为了解决人工钻孔成本高、操作费时以及孔洞可能不利于树木正常生长的问题,亦可采取少钻孔多注药的方法,即在同一钻孔内,第1次注药710d后,实现第2次注药(以此类推),杀虫效果更佳。一般说来,采用这种方法需连续防治2a方能巩固防治效果。

3     根部埋药法

①直接埋药。以3%的呋喃丹农药,在距树0.51.5m的外围开环状沟,或开挖23个穴,13a生树埋药150g左右;46a生树埋药250g左右;7a以上树埋药500g左右,即可明显控制林果害虫,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

②根埋药瓶。将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5倍液,装入瓶子,在树干根基外围地面,挖土让树根暴露出来,选不超过香烟粗的树根,剪断根梢,把原根插进药瓶。注意根端要插到瓶底,然后用塑膜封好瓶口埋入土中。通过树根直接吸药,药液很快随导管输送到树体各部,可有效防治害虫。

4     樟脑丸巧治蛀干害虫

对于营隐蔽生活的林果树蛀干害虫来说,用樟脑丸巧治,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

具体方法是:将樟脑丸切成黄豆大小的碎粒片,一个樟脑丸可切1525粒。找出蛀干孔口,掏净粪便和木渣,往孔内塞35粒樟脑碎粒,然后用黄泥封口,以防漏气。杀虫效果一般可达85%以上。待710d后检查一次,若仍有新的粪便和木渣,可重复一次。防治时间在春、夏、秋季幼虫活动期间均可进行,但以初夏效果最好。

5     利用野生芫花防治林果蛀干害虫

芫花(Dapnne genkwa)俗名药鱼草、闹鱼花、闷心花、泡类花,河南省舞钢地区又称其为棉花条。芫花是瑞香科有毒植物,属野生落叶小灌木,在分布区广大农村的山坡地上遍地都有,极易采集。通常中药店也有出售。

芫花枝茎富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谷留醇、苯甲酸等刺激性有毒油状物,故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用来防治杨树、桑树、榆树、国槐、桧柏、油桐、桃树、苹果、梨树、核桃、大枣、柑橘等林木上的蛀干害虫,诸如天牛类、吉丁类、木蠹蛾类等“著名”的害虫。

利用野生芫花防治林木蛀干害虫这一生物物理防治办法,技术新、费用低、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做法是:是在56月份气温较高时节,找到林木主干、主枝上的虫孔(有新鲜虫粪排出),用芫花茎枝(干鲜皆可)插入虫孔34cm左右,若芫花茎枝较细时,可多插几根,以免松动,然后用黄泥封口。蛀干害虫在孔洞内生活,需要折回头来到洞口排泄虫粪,当发现洞口被堵塞时,就会取食芫花茎枝而中毒死亡。

6     应用磷化锌毒签防治蛀干害虫

磷化锌毒签是一种用磷化锌制作成的长68cm的签子,可用于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毒签被认为是防治林果蛀干害虫的新型高效熏杀剂,其作用机理是:将有药的一端插入虫道内,通过与虫道内的水分、树液及虫粪接触,磷化锌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磷化氢毒气,而整个虫道又恰似一个熏蒸室,很容易就使孔道内的蛀干害虫幼虫熏杀致死。经过多年的生产防治实践证明,磷化锌毒签对多种天牛、透翅蛾、杨干象、木囊蛾等蛀干害虫的毒杀效果都非常理想,3d后防效可达95%以上。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毒签制作技术。所用竹(木)签长68cm,粗(直径)13cm。取合成桃胶25

份,加水30份,用沸水浴锅加热熬15min,搅拌成糊状,加磷化锌15份,拌匀后再加热熬约3min,即为“磷化锌药胶”。另取合成桃胶25份,水20份,用同上方法加热熬15min成糊状,加草酸15份,拌匀再熬1min,即为“草酸胶”。让竹(木)签端部不少于2cm长度先蘸磷化锌药胶,待干后(夏秋季约需24h),再在药头上蘸草酸胶,做成药头长约3.5cm、最粗处直径2.55.5cm、形似火柴的毒签。接着晾干12d,使之干燥充分(注意不可太阳直晒),装塑料袋密封备用。毒签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有效期3a以上。   

扦插毒签方法。扦插毒签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看”、“ 刮”、“ 掏”、 “插”、“ 封”

5个字。一看:即看什么地方有虫孔,判定是什么虫。二刮:即将排粪孔刮开;三掏:即用锥子扎眼并掏空蛀道内的粪屑;四插:即将毒签对准蛀孔插入,并将露在外面无药部分折断;五封:即用黄泥封口,以固定和封闭毒签,增强药效。插签时要从上到下,确保不漏一个虫孔,并配戴手套和口罩,注意安全,以防中毒。为保证较大树木上的虫孔都能插到,必要时可制做一些高3.03.5m的梯子分发下去备用。此法在蛀干害虫幼虫蛀干危害期间均可使用(直观判断看其虫孔处是否有新的粪屑排出),可按虫孔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毒签,再将有药一端全部插入后用泥封严即可。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种害虫其危害特性各异,应区别对待。例如星天牛幼虫危害是从树干基部向上蛀食,一只蛀虫只有一个排粪孔,防治时(49月)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效果也较好。而桑天牛幼虫则是从树枝和树干上部蛀入后向下危害,每只蛀虫一生有多个排粪孔,防治时要找准倒数第一个排粪孔(新鲜排粪孔)插入毒签,将该孔前面的排粪孔用小枝塞满,以免幼虫转移和毒气泄露。云斑天牛蛀道不很规则,孔口较多,不宜用本法。另外,如遇湿度大的阴雨天,操作时毒签易受潮分解减效,不宜作业,若毒签已经粘结在一起,说明业已受潮分解,使用时要酌情增加药(签)量。

7      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

      “绿色威雷”系一种残效期超长的新型杀虫剂,残效期长达6080d以上,对天牛类成虫防治效果较好。据了解,目前国内报道的施药浓度为300400倍液,甘肃省临夏、嘉峪关等地利用400倍液喷雾60d时的杀虫效果接近100%。生产中常用8%绿色威雷微胶囊剂(有效成分为氯氰菊酯),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一般在7月中下旬左右)喷施,对树干、大侧枝常规喷雾,以树皮湿润不淌为度。

8 相关注意事项

①不能使用树木敏感的农药,以免造成药害。如桃、李、杏树对乐果、氧化乐果较敏感,要慎用。

②涂药方法防治前需要刮皮时,不得刮至形成层,达到防效后及时拆除包扎。

③果实收获前30d停止用药,以免污染水果。

④理论上讲,树干涂药和打针的方法,其扎药时间从春季树液流动至冬季树木休眠前均可进行,但以49月间效果较好。一般药液在树体内每天可向上移动1m左右,故其扎药时间应比常规喷药提前数天为好。

       ⑤除蛀干害虫外,上述方法中的有些方法还适用于侵害林果的蚜虫、介壳虫、螨类、瘿蚊、锈壁虱等食叶、潜叶、吸汁害虫和对褐斑病、炭疽病、烟煤病等病害的防治,以及对缺素症的矫治。农药要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杀菌剂,诸如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托布津、多菌灵等。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9/19 20:58:40

您好,天牛成虫体长1-50多厘米不等,长筒形,体壁坚硬,触角鞭状,与身体等长或更长,体色有黑、褐、黄等多种,常有各种鲜艳颜色和形状的斑纹。幼虫圆筒形,头小胸大,白色或淡黄色,足极小或无。

  天牛是行道树、防护林、庭院公园、厂矿学校绿化树木和树桩盆景的重要害虫,乔木受害更重,少数种危害草本花卉。幼虫蛀食主干和根,使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枝枯折断,经数年连续危害后,严重的造成全林枯死。天牛排出粪便恶化环境。成虫咬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梢枯萎,尤其是松墨天牛,除直接危害外,还传播松材线虫,引起松林大片枯死,是重要的检疫害虫。防治天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实行检疫。严禁从国外、省外、市县外通过原木、包装用木材和带虫树木等途径,传入危险性天牛。

  2、选用抗虫树种和品种。不同园林树种和品种,对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应选用天牛危害轻的树种或品种。

  3、加强园林管理。结合修剪整枝,及时剪除和处理有虫枯枝;生长衰弱的树易遭天牛危害,应加强林木管理,促树势生长旺盛,减轻危害。松墨天牛等喜危害即将枯死或已死树,每年在成虫飞出前,及时砍伐,彻底清理和处理林间死树。

  4、种植诱饵树诱杀。天牛成虫要咬食树皮以补充营养,对树种有很强的选择性,可利用这一习性,种植一定数量的诱饵树诱集天牛成虫,进行药剂或人工防治和成虫发生期监测。如桑天牛对构树、柘树和桑树;星天牛对苦楝和悬铃木;光肩星天牛对糖槭等槭树;云斑天牛对蔷薇科(如棠梨等)和白蜡;桃红颈天牛对榆树等有很强趋性,6-8月间修剪榆,剪口流胶可引诱大量红颈天牛。也可在天牛成虫发生期,将喷或浸过药液的诱饵树枝叶,放到园林树木中进行诱杀。

  5、保护树干防止成虫产卵。要在成虫羽化出孔前(5月)进行。

  5.1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预先热水融化)0.2份,水30-40份,或加敌百虫0.2份,调成涂白剂。防治星天牛涂于树干从根颈到离地面30厘米处,对其它天牛视产卵部位高低,涂在树干下部离地2米范围内,不涂漏。

  5.2包扎。防治星天牛在主干从根颈到离地面50-100厘米处包以棕片棕毛,成虫在棕毛上产卵,这些卵都不能孵化。对其它天牛,也可用编织袋或麻袋,裁成20厘米宽的带,缠绕树干2-3周,或在编织袋、麻袋上喷药。

  6、人工捕杀

  6.1捕杀成虫。一般在5-7月天牛成虫盛发期,经常检查成虫停息在树上,或低飞于林间时捕杀。有的成虫有假死性,剧烈振摇树枝,成虫跌落而捕杀。

  6.2杀卵和低龄幼虫。天牛产卵于枝干上,有的种类产卵刻槽明显易找,低龄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在枝上危害处有新鲜树液树脂流出,有红褐色粪屑处,用利刀刮树皮,仔细寻找,杀死卵和幼虫,或用锤子等敲击,或涂农药。本方法仅适用于树枝低矮,产卵刻槽和低龄幼虫危害状较明显的种类。

  6.3钩杀幼虫。幼虫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常从排粪孔排出粪便和木屑,可用铁丝伸入蛀孔,将孔内粪屑挖空,钩杀幼虫。有的天牛有数十个排粪孔,要伸入最后的孔内钩杀。本方法对蛀孔较直的天牛易钩杀,但对蛀孔弯曲的天牛钩杀较难,化工多,树体伤害较大,不宜每年连续用。

  7、药剂防治。氧化乐果对桃、杏、梅、樱桃、李、榆树和猕猴桃等易发生药害,敌敌畏对月季、碧桃、寿桃和樱花等易药害,应慎用。

  7.1喷、诱杀成虫。在成虫出孔盛期,喷菊酯类农药,2.5%溴氰菊酯(敌杀死)、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5%高氰戊菊酯(来福灵)、5%高效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甲氰菊酯(灭扫利),(以上均为乳油)1000-4000倍,40%菊马合剂、20%菊杀乳油和25%菊乐合剂2000倍。有机磷农药,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40%氧乐果、50%杀螟松、50%甲胺磷、40%久效磷、50%辛硫磷、50%水胺硫磷、40%杀扑磷、48%乐斯本(毒死蜱)(以上均为乳剂)800-1000倍,还有10%吡虫啉5000倍,隔5-7天喷园林树或诱饵树干1次,每次喷透使药液沿树干流到根部。或将上述药液喷于包扎树干的编织袋、麻袋片上,或用这些药液浸或喷诱饵树枝叶。或用上述菊酯类200-400倍,有机磷类50-100倍涂干。

  用新型触杀剂--微胶囊剂,喷于树干上,天牛成虫足踩触时胶囊立即破裂,放出高效农药,粘于天牛足上,进入虫体内杀死,未踩的胶囊完好保存,在40天内杀死成虫90%以上。

  桃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2份,醋1份,或糖:醋:酒为1:0.5:1.5份,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0.3份,水8-10份配成诱杀液,装盆罐中,挂在离地1米高处诱杀。

  7.2涂药杀卵和低龄幼虫。在产卵和幼虫孵化盛期,于产卵刻槽和幼虫危害处涂上述菊酯类加柴油或煤油等10倍液,或有机磷类加油类3-5倍液,或药液吸在棉花包扎在枝上(先刮去老皮),外再包塑料薄膜,或药液拌和适量粘土调成药液,粘涂于产卵和幼虫危害处。防治星天牛在树干基部涂氧乐果5倍药带(宽10厘米),或树干基部30厘米宽喷氧乐果40倍药液,在5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各1次。(阮义理)

  7.3杀蛀道内幼虫。4-5月和7-10月幼虫危害期,找到新排粪的蛀虫孔,在大雨后树干及树下粪便已冲刷掉,新鲜排粪孔易识别。如有多个排粪孔,应选最后1个孔,先挖去粪屑,将药塞或注入蛀道内,随即用湿粘土或湿黄泥将孔口封严,过7-10天检查效果,如有新粪便排出孔应补治。所用药种类及方法有:

  7.3.1塞卫生球(樟脑丸)。在虫道内塞入黄豆大小的卫生球(球预先切成25-30粒)2-4粒。

  7.3.2塞半夏(新鲜茎叶先捣碎或干茎叶),芫花或百部干茎叶(中药店有售)。

  7.3.3滴或注20%氨水或汽油,用滴管或废旧医用注射器除去金属针头滴注,每蛀道10-20毫升。

  7.3.4滴或注青虫菌6号液(原液含孢子量120-160亿/毫升)50倍液,加菊酯类农药1万倍,每虫道20-25毫升。

  7.3.5塞56%磷化铝片剂。磷化铝吸水放出剧毒磷化氢气体,对蛀道内天牛有强烈熏蒸作用,片剂每片3克,视蛀孔大小深浅,每孔用镊子塞入1/10-1片。防治连片虫孔,修理树干表面老皮和突起,使平滑,用农用薄膜包好,内放药片每平方米2-3片,扎紧膜,如在树干基部,薄膜下端压入土中,防气体外逸。防治菊花天牛和牡丹中华锯花天牛,每丛植株罩农用薄膜袋,内放药1片。因磷化铝对人畜高毒,要密切注意安全,严格密封,减少药损失。对桑天牛因排粪孔多,常漏堵孔而毒气泄露,杀虫效果差。

  7.3.6塞磷化锌毒签。磷化锌毒签是利用磷化锌与草酸反应生成磷化氢毒气,杀死蛀孔内天牛,用竹、木签长6-8厘米,直径1-3厘米。将合成桃胶25份,加水30份,在沸水浴锅加热熬15分钟,搅拌成糊状,加磷化锌15份,拌匀再加热熬约3分钟即可。另用合成桃囊25份,水20份,同上方法加热熬15分钟成糊状,加草酸15份,拌匀再熬1分钟。竹木签头先蘸磷化锌药胶,待干后(夏秋季约经1昼夜),再在药头上蘸草酸胶,做成药头长约3.5厘米,粗处直径2.5-5.5厘米的毒签,似火柴,晾干(不能太阳直晒)1-2天,装塑料袋密封备用。防治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星天牛。青杨天牛只有1个或少数排粪孔的天牛效果较好,视虫孔大小插入1-2支毒签,将露在外面无药部分折断,紧密插入空隙中,以免气体外逸。防治排粪孔多的桑天牛,先沿幼虫蛀食方向找到最新的1个排粪孔,将该孔前面的1孔用小枝塞满,以免幼虫转移和毒气泄露,再将毒签插入最新的孔内。在整个幼虫危害期塞毒签2-3次。云斑天牛蛀道不规则,裂口较多,不宜用本方法。如阴雨天湿度大,操作时毒签易受潮而减效,不宜进行,如毒签粘结在一起,说明已受潮,毒气已部分散发,使用时要增加药量。

  7.3.7注或塞杀虫剂。注射或滴杀虫剂原液,为避免注滴原液局部组织产生药害,可用棉球或泡沫海绵块吸原液,铁丝将棉球塞入蛀道内,所用药剂种类同7。1杀成虫药,但浓度要浓,菊酯类用100-300倍,有机磷类用15-30倍。桑天牛因蛀道排粪孔多,要先找到倒数第二个孔,挖去粪屑后注药,当最后1孔流出药液时即用湿粘土封口,再继续注药到倒数第三个孔流出药液,随即拔出注射器,同时封口,药液量为20-25毫升。

  7.3.8树干钻孔注药。在树干下部钻孔,注入内吸性强的杀虫剂,通过树的输导组织,将药液输到全株上下各组织,只要药剂种类对口,使用量和浓度适当,几乎各种害虫都可兼治。用电钻、手钻或锥形利器(粗铁钉等),在主干下部或根颈部打孔,孔位高低因天牛种类、危害部位而定(如治树枝叶各种害虫,应在第一分枝下方打孔),树胸径15厘米以上每树打2孔,干径每增加7-12厘米加1孔。各孔均匀分布树干不同方位,上下错开,尽可能使孔位对准树冠上大主枝。孔深和孔径视树干粗细,一般深0.5-6厘米,达木质部,树干直径的1/3,孔径0.5-2厘米,孔斜下与树干成40-45度夹角。注入农药原液或加少量水稀释,如用原液最好吸在棉球或海绵块上塞入蛀道内,施药后随即用湿土封口。在1年内可进行2-3次。钻孔径1年后,伤口大多愈合,所用农药有氧乐果、甲胺磷、久效磷和吡虫啉等内吸杀虫剂,每树注原液3-5毫升,或稀释10-30倍,每树注稀释液20-50毫升。树胸径10厘米以下,每3厘米直径每树用原液1-2.5毫升,胸径大于10厘米,每增大2厘米,药量增加40%。晴天上午用药较好,此时气温高,树蒸腾快,药液输导快,不易产生药害,如阴雨天和降温,不宜用药,以免药害。

  还可以仿照医用静脉滴注装置(吊针)做成自动注射器,或直接用一次性医用输液器。或用市场上有售的一种树大夫自流式树干注剂--天牛敌,也有用高压注射器,按说明书操作,可节省工。

  8、保护和招引天敌。天牛有许多捕食和寄生天敌,如啄木鸟、喜鹊等鸟类,肿腿蜂等寄生蜂,壁虎和寄生线虫等,应加以保护利用。

  9、被害树挽救。树桩盆景、各贵稀有古木,被星天牛危害后,树根颈部树皮被蛀食环割一周,树将会死去,应及时采取挽救措施。至4月上旬到5月上旬长根旺盛季节,也右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行,但土壤要充分保湿。先晴天,挖去根附近土,露出被害根颈,用利刀刮去伤口残余部,使伤口面现新鲜颜色,在伤口处涂生根粉。将颈先准备好的疏松,富含腐殖质,养料充足的砂壤土,拌少量腐熟猪牛粪,清除蚯蚓和虫卵杂物并保持湿润的肥土,堆在伤口周围,轻轻压紧,上覆农用薄膜,薄膜上端用绳子紧扎于树干,下端覆在肥土堆上,最后盖原挖出土压紧,不久可长出新根。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9/19 21:42:13

天牛的科学防控

1.天牛猖獗危害的原因分析
    常见危害严重的天牛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青杨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等。这些天牛生命周期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生活史隐蔽,自然控制作用较弱,主动迁移扩散能力多数一般在数百米远。一旦在一个生境定居成功,种群数量就会持续稳定增长,能充分地利用生境的食物资源。就其危害特性而言,天牛危害林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永久性的工艺损伤,使木材下降等,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被害处形成纹锤状虫瘿,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以致枝梢干枯,或树干内部钻空,果实产量减少甚至全株枯死。松墨天牛还能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树发生毁灭性的灾害。天牛的危害,外表虽然可见产卵刻槽、排(泄)粪孔、侵入孔、粪屑、羽化孔和虫瘿等可见症状,但由于被害林木在初期以至中期生长不受明显影响,加之树木高大,故一般不易觉察。即使到了顶部枯枝毕露、肿瘤累累、木材工艺价值丧失殆尽的后期阶段,林木的中下部仍“枝繁叶茂,一片生机”,作为虫源木仍可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天牛个体,蔓延扩散,并危害附近林木。
    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都有明显的选择性,甚至对树干部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桑天牛成虫,羽化后要在桑、构、栀等桑科植物上补充营养,交配后主要飞往毛白杨或苹果树上产卵,双条杉天牛成虫羽化后寻找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的柏树上产卵,凡此等等,都是因为寄主植物体内的天然化学物质。它可以起着刺激昆虫嗅觉器官的作用,引诱昆虫产生定向的行为,直接移向取食或产卵的合适场地。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营造的大面积森林多为品种单一的纯林,特别是杨树片林、农田防护林和行道树,为当地村庄、城镇四旁绿化树木上的喜光天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大面积连续传播危害的条件。因此,要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增强森林自控能力的营林对策,改变树种单一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治改结合,建立抗虫林分。
    实践证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生态系统比纯林复杂,食物链长,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鸟类栖息和寄生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这样任何种类的害虫和有害病原菌都难以大量发生。
    混交林中一个树种与另一个树种的相互隔离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原因。如相邻地区病虫害猖獗波及混交林时,由于树种间的机械阻隔,能延缓病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减轻受害程度,同时也较易恢复。
    关于混交林和抑制森林害虫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了虫害和林木体内营养物质的相关性。许多昆虫的繁殖和发育与树木中氨基酸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春季树木体中谷氨酸占优势,秋冬季脯氨酸占优势,因此,喜吃脯氨酸的昆虫在干旱年份容易大发生,如大量施用氮肥可起抑制作用。我国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原理,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和杨树纯林中天牛危害率进行了研究。经实验发现,杨树叶子中蛋白质含量不同,混交林中杨树被害率为70%,两块对照的杨树纯林中分别为97%和100%。事实证明大面积纯林常导致天牛害虫猖獗成灾。
    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适地适树营造森林。虽然天牛类害虫可以飞翔到邻近食物充足的林木上取食、产卵,幼虫孵化后钻蛀木质部危害。但如果增强林木抵抗力,则未必成灾。从造林角度来看,适地适树营造森林是很重要的一环。
    2.天牛害虫综合治理的对策
    在自然条件下,有机体的环境条件很不相同。就栖息的稳定程度论,有的持续的时间极为暂短(例如雨后的临时积水坑),有的则相对地持久(如热带雨林)。在这些栖境中生存的有机体也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一个极端是有机体的体型往往较小,寿命以及每个世代的周期较短,繁殖力很强,但常没有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子代的死亡率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与迁移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短暂的栖境,被称为“r类有机体”(r-organism)。另一极端是有机体体型较大,寿命与世代亦较长,繁殖力小,但常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因此,其后代死亡率较低,通常不具强的扩散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较为持久的栖境,被称“k类有机体”(k-orgalism)。
    由于物种在不同栖境里长期地演化结果,而形成生态对策(k选择和r选择)。“生态对策”一词表示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对于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并不意味着有机体本身有在天牛科中一些大型天牛(光肩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机红颈天牛等),其生态对策是基本上属于k对策害虫。所以应该采用净化虫源基地,改变生态环境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辅助以化学的、人工的、物理的、生物的多种措施。
    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增强森林自然控制能力的营林对策。例如,为克服树种单一的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采取“治改结合”的战略措施,改虫嗜好树种为抗性树种,改纯林为混交林,有计划建立起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
    3.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
    关于防治害虫的策略,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即害虫的综合治理(IPM)和全部种群治理(TPM)。前者是当前世界普遍采纳的策略,即认为只要将害虫种群压低到不造成经济危害水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对能被自然因素控制而未达到经济阈限的害虫不必防治。因此,要多方设法保护及加强自然控制因素。所谓自然控制因素,主要是指害虫的天敌。假如把害虫都消灭尽了,天敌也就同时死亡。保留下来一部分残存的害虫,作为这些天敌的食物或寄主,使天敌能继续存在,这是加强及维持自然控制的一个方法。
    另外一点,保留一些残存害虫,可以维持生态多样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它们的相到关系,维持着相对平衡。生物种类越多,相互关系越复杂,这个平衡越稳定,因此应当尽可能地维持生态多样性。而彻底消灭一种害虫,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是不明智的。
    全部种群治理害虫的防治策略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式形成的。这种策略的形成与一种防治方法的成功有关,即释放雄性不育昆虫来消灭害虫的方法。这同所有以前的防治方法都不相同,它不是化学防治,严格地说也不是生物防治,而是利用害虫本身的一种生理特性(生殖的不育性)来防治害虫。但是,其效果竟如此有效,竟然能把一种害虫彻底消灭(释放雄性不育昆虫,在得克萨斯州防治羊皮螺旋蝇Cochliomyiahominiuorax),在防治害虫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个方法的原理,以及利用这个方法能彻底消灭害虫的成功,便逐渐形成了这一新的策略。事实上全部种群治理的主张早已存在,只是作为一种普遍追求的目的很难做到。全部种群治理论者还承认,对多数害虫要达到完全控制及消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方面的困难及费用都是极大的,而且也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且对很多害虫无此必要。
    1983Ridway及Lloyd提出了新防治策略,即大面积种群治理(APM)。这个防治策略实际是上述两个防治策略的折衷办法,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害虫综合治理的做法,但是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全部种群治理。
    大面积种群治理也是主张多战术的战略的,因此与上面所述的两个策略相同。这是因为这个策略特别强调尽量消灭害虫,因此主张用各种方法一同进行来消灭害虫就更为有效。这个策略有一个特点,即比较多地强调化学防治法的应用。可以看出,这个策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时候,对于化学防治的传统作法已作了一定的改进,即可以消除或减少化学防治的不良副作用。因此,化学防治,特别是合理用药,尤其被这个策略所重视。
    但是,在经济阈限的确立以及防治决策方面,这一策略却与害虫综合治理相同。他们主张用系统分析测定多维的、动态经济阈限,由此决定是否进行防治。但是,他们主张,一旦决定进行防治时,就尽量做到彻底消灭,使害虫数量减到最少。因为这样,往往可以使害虫的数量较长期不能上升到经济阈限,因而可以减少以后的用药次数。
    所以,大面积种群治理可看成是以上两种策略的合并。他们一方面主张尽量彻底消灭害虫,另一方面主张用系统分析确定经济阈限来决定防治与否。他们认为这样做,经济效益(即防治的收益)更大,防治更彻底,对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由于用化学防治法已经减少了其不良的副作用),也不会有不利的影响。
    从当前生产实践中看,特别是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综合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相结合,即接近于大面积种群治理的对策较为适宜。提倡这种观点,即是在一个乡、一个县等大面积区域内,将天牛(特别是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大型天牛)的种群压低到不造成经济危害水平,因受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其全部消灭。但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几公顷、几十公顷的丰产林内,原来一直没有天牛害虫侵入,如一旦发现侵入,就应该彻底消灭,不留后患。
    4.桑天牛的综合治理
    桑天牛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营造混交林。毛白杨林、苹果园等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其周围1000m范围内,彻底清除桑、构、柘等桑科植物。
    由于桑天牛自上而下筑抗道,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泄孔,化学防治桑天牛应在最新(下)排粪孔插毒签。注射毒液等方法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4.1营林措施
    (1)营造混交林:与毛白杨混交的树种,不仅有利于毛白杨生长,同时还要与毛白杨的生物学、生态特性不同,如根系的分布,对光照、温度等的要求等,两者之间不能有共同的主要病虫害。从预防病虫害这一点看,刺槐是一种理想的混交树种。刺槐为浅根性树种,根系有根瘤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叶子含氮量丰富,枯枝落叶层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刺槐的枝叶茂密,郁闭快,能抑制杂草生长。在土壤肥沃的条件下,毛白杨与刺槐混交林中,最初10年应对刺槐采取平茬、打头的措施,抑制刺槐的高生长,加速郁闭,消灭杂草,以利毛白杨生长,增强其抗虫能力。
    (2)铲除补充营养寄主:对杨树、苹果及其他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分布较集中的林区或果园,应将桑科植物(桑、构、柘等)清理或进行管理控制。这些易遭桑天牛危害的树种应尽可能远离桑园,两者距离最好在1000m以上。在毛白杨、苹果等树种的区域内,如果有少量散生桑、构、柘等桑科植物,应彻底伐除。
    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根据是桑天牛成虫营养特性。桑、构、柘等植物是桑天牛补充营养时最喜爱吃的营养植物。白天桑天牛的成虫多栖息在这些寄主上取食嫩枝皮层,夜晚飞入毛白杨林或果园内产卵危害。
    4.2植物检疫
    进行苗木检疫是杜绝桑天牛带入杨树栽培区的重要环节。只要各项措施配合协调,就能经济有效地控制住天牛的危害,保护杨树健康生长,迅速成林成材。
    4.3生物防治
    (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修枝时尽量把有桑天牛卵和幼虫的枝条剪掉。把桑天牛被天敌寄生的卵(一般刻槽内的卵未孵化,多数为寄生卵)搜集起来,置于室内保护过冬,翌年6月中、下旬挂在林间。桑天牛卵被桑天牛尾啮小蜂寄生率达22.1%~61.8%,如能采取保护措施可提高寄生率1倍。
    (2)春季当桑天牛幼虫开始活动时,用每毫克含孢子量2亿或3亿的白僵菌悬浮液从倒数第2排泄孔注射防治,防治效果达51.2%~92.1%。注射青虫菌防治效果亦好。
    (3)招引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对桑天牛第1个越冬期内的幼虫喜欢啄食。此时幼虫所在枝干较细,便于啄食,啄食率同达70%以上。可挂招引木保护利用。
    5.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
    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主要采用人工防治。于秋、冬或早春砍伐受害严重的林木,并及时处理树干里大量越冬幼虫和成虫。由于云斑天牛的侵入孔多分布在树干较低部位,一般在2m以下最多,所以,便于开展化学防治以及从侵入孔注射微生物农药进行人工防治等。
    5.1林业措施
    (1)种植诱饵植物:云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最喜食的植物有紫荆、月季、绣球、梨树、葡萄、构树等,在易遭云班天牛危害的林分附近,可种植这些植物,作为诱捕云斑天牛成虫的饵料。
    (2)清除虫源树:秋、冬季节或早春及时把受害严重致死或即将死亡的核桃树一律砍伐,及时处理,可消灭一部分虫源。
    (3)选用抗性树种营造隔离带或块状、带状混交。可用池杉、水杉营造50~100m宽的隔离带,将新造的意杨林隔开,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5.2生物防治
    (1)用绿僵菌(2亿孢子/ml)或绿僵菌(2亿孢子/ml)加500倍乐果注射虫孔。后者杀虫效果较单独使用绿僵菌为好。低剂量的化学农药和真菌杀虫剂混用时,化学农药很快引起昆虫轻度中毒,从而降低昆虫对病原物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和生长。
    (2)用微型喷粉器喷射白僵菌纯孢粉防治云斑天牛。

原载:http://0419sl.tech.topzj.com/thread-239253-1-1.html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9/20 7:08:04

杨树天牛防治技术方案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差异不同,发生的天牛种类不同。其中危害主干类的有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虎天牛等。危害枝梢的有青杨天牛、锈斑楔天牛等。本方案针对危害主干类天牛,其它天牛种类可参照执行。

一、虫情监测

虫情监测分虫情普查和固定监测,以地面监测为主。

(一)虫情普查

    1、普查每年2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以秋季普查为主。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与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2、发生区内以乡(镇)为单位,沿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或农田林网设计路线进行全面踏查。查清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3、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大的地区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点全面普查。如发现有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要在附近做进一步详查,或请专家鉴定,如确定为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除治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固定监测

    1、发生区内重点治理区每0.5万亩、一般治理区每1万亩寄主树设一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5块固定标准地。配备专人定期监测。

    2、与发生区相毗邻地区的未发生区在交通沿线、风景区、木材加工销售存集散地等传入天牛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设立固定监测点,每2万亩寄主林分设立一个固定监测点。定人定期监测。天牛的调查与监测参照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新发布)。

二、检疫把关

(一)天牛检疫范围包括来自发生区的寄主原木(含板材、方材)、苗木及带有活体的包装材料等。

(二)发生区内要对木材加工销售点、车站、贮木场、苗木繁育基地等开展检疫。详细登记带疫情况,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限期对疫情进行除害处理,同时根据产地检疫结果对要求调运的天牛寄主苗木、原木及制品数量进行全面核实,严禁带活体的苗木、原木及制品进行流通。

(三)调运疫区的天牛寄主树种的苗木、原木及制品等必须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要事先征求调入地森检部门意见,并按照调入地的检疫要求书内容,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检验,确认未有天牛活体方可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并及时通知调入地森检部门

(四)在重要的交通要道新设立或加强原有检疫哨卡的建设要配备专职检疫人员,对过往的天牛寄主植物的原木、制品及苗木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严禁未通过检疫的天牛虫害木及制品调运。

(五)天牛虫害木清理后,可根据需要设立临时季节性哨卡或流动哨卡,严禁未经灭虫处理的虫害木运出发生区。

    天牛检疫操作办法参照林造发[2000]615号文国家林业局2000年11月10日关于发布杨干象等35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检疫技术操作办法的通知中《黄斑星天牛检疫技术操作办法》执行。

三、治理对策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将天牛发生区划分几种类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确定治理措施。

天牛治理基本思路是: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降低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进而逐步压缩发生面积和范围。

按各地天牛发生危害情况划分为三种类型。分类型确定治理对策。

(一)发生面广、分布普遍地区:  指老发生区,一般为集中连片危害。此类发生区包括感虫多年的重度危害区、轻度危害区及轻重发生与无虫危害交错地区。此类地区重点突出检疫措施,特别是产地检疫。治理时要从发生区外围开始治理,逐步向内压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行综合治理,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对虫口密度大、树龄大已无挽救价值的林木以更新改造为主,个别辅以药剂防治,虫害木清理后及时补植抗性免疫树种,将林分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对虫口密度较低的中幼龄林以药剂防治为主,清理虫害木和人工物理措施为辅。中心发生区采用药剂防治压低虫口密度。

(二)新传入或零星发生地区: 此类地区发生面很小,包括较小范围的孤立发生区。此类地区以拔点除源、治点保面为主。进行皆伐或强度卫生伐,发现一株除治一株,消灭虫源,以后作为重点监控区。

(三)监控区:指未发生天牛区域或以前有零星发生但经治理目前没有发生的地区。特别是与天牛发生区毗邻地区作为重点监控区。此类地区以监测为主,通过强化监测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四、防治措施的确定

光肩星、黄斑星天牛防治技术措施:

1、化学药剂防治

危害较轻的中幼龄林采取药剂防治。

(1)集中连片危害的林木,视当地具体情况可采用地面常量或超低量喷洒绿色威雷150-250倍液杀灭成虫。主要部位为树干和大侧枝,以微湿为宜。约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约7月初左右)进行,其持效期可达40天左右。树木高大喷干效果不好的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其他办法。

(2)喷雾防治困难的林木,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前一周左右(约7月初),可采用树干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20%康福多等药剂防治成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打深达木质部的沿主干各方位均匀的下斜孔,用药量一般0.3-0.9ml/cm。

2、生物防治

    积极开展如花绒坚甲、肿腿蜂带菌等试验。在条件适合地段或发现有啄木鸟栖息的林分,采取人工挂鸟巢、设饵木或其他措施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创造适合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适合于天牛虫口密度不高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地段的片林及部分防护林。

3、个别地段可采用其它辅助性措施如人工捕捉天牛成虫、人工锤击或刮砸虫卵或插毒签等。

4、营林措施

(1)清理虫害木

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成过熟林及时清理,减少虫源。

清理虫害木及灭虫处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组织专业队在冬季或早春统一伐除。

2)砍伐后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

3)灭虫处理后的虫害木经检查死亡率达100%,发放除害处理合格证,有合格证才可以办理调运手续。虫害木处理方法有:

熏蒸处理:选择较平坦地段,将砍伐下来的虫害木集中堆放,在天牛成虫未羽化前进行熏蒸。覆膜或利用当地现有条件进行熏蒸。至天牛死亡率达100%。如经检查,未达到要求,则再次投药熏蒸,直至合格为止。

加工处理:将虫害木送到木材加工厂,加工成1cm左右的木板、将虫害木粉碎或切成薄片制成胶合板、纸浆等。也可将加工器械运到林地,当场处理,减少虫害木运输引起传播的可能性。

焚烧: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

要求进行灭虫处理的虫害木,一定要在成虫羽化前进行。

(2)伐根嫁接毛白杨等抗性树种

伐根嫁接毛白杨是林分更新改造的措施之一,较适合于虫害木清理后恢复林分困难地段。要注意避免出现毛白杨等树种纯林,嫁接时隔几株(3-5株)保留一个伐桩,让其萌芽更新或补植其它树种。

操作方法是:虫害木伐除后,在风沙干旱地区伐桩要及时培土,以保持水分。在11月或3月下旬,剪下穗条,在潮湿沙土中或用其它方法低温保存。于树液流动—初发芽时进行嫁接。按树龄大小每株嫁接2-5个毛白杨接穗,在接口处和接穗顶部抹泥,蒙上塑料,最后覆土。

(3) 截干更新

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对天牛集中于树干中上部为害的中幼龄林,冬春季(11-3月)在干部1.3-1.5米处以上截去,利用萌芽更新很快恢复冠形,保护其防护作用不受影响。

(4)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

 1)新规划造林时,要规划营造多树种搭配的混交林。免疫、抗性(目的树种)树种和一定比例的诱饵树种。其中,抗性树种即目标树种或主栽树种,一般是当地适生、群众容易接受的树种(如新疆杨、河北杨、毛白杨等),约在45-50%左右。免疫树种即天牛基本不危害的树种(如臭椿、白蜡、槐树类及针叶树等)约占45-50%。诱饵树种为天牛喜食的杨树(如箭杆杨、合作杨、大官杨、槭树类等),约占0-10%。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树种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提倡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为主。

2)部分虫害木清理后进行填空补缺,栽植一些抗性免疫树种,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

3)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选择树种十分困难地区,其营林措施不宜生搬硬套,要根据当地情况确定适宜的措施。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