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9/12 9:02:58
您好,提供以下苗木发展趋势供您参考:
一、彩叶树种依然是苗木业发展的主要种类之一。我国发展彩叶树种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目前这类树种的缺口仍然比较大。 二、抗污染的环保型树种将得到大力推广。世界各国对环保型和生态型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树种将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能源树种将日益引起重视。由于全球对能源的关注,能够提炼油脂的树种将会大面积种植,苗木需求将猛增。 四、乡土树种依旧是苗木发展的重点。乡土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气候,起到的绿化、美化作用也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主角。 五、地被灌木是苗木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由于城市用水的紧张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地被灌木将逐渐代替草坪。 六、无土栽培苗木将逐渐被一些苗木大企业所重视。由于无土栽培的树木能在一年四季栽植,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将涉足这一领域。 七、外商进入苗木业的数量将增加。由于中国对绿化苗木的需求,一些外商为了节约运费将到中国投资建设苗圃。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9/12 9:22:41
就园林绿化苗木而言,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市场需求会长盛不衰。
当然,也要根据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林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及时做出抉择:例如能源林建设、速生林基地建设、乡村绿化工程等等。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9/12 13:43:16
请您登陆我的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7d4a98b10bfaf856082302e5.html
查阅“林业树种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侯元凯博士”。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9/12 15:04:20
小规格造林苗木将出现短缺
经过相关方面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今冬明春全国常年需求量较大的造林绿化树种的小规格苗木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现象。
这些树种包括雪松、侧柏、蜀桧、黑松、油松、银杏、柳、榆、臭椿、刺槐、苦楝、泡桐、白蜡、国槐、栾树、五角枫、香椿、君迁子、黄栌、黄连木、毛桃、山杏、核桃、花椒等。其规格为苗高80厘米以下的雪松、黑松、油松,苗高180厘米以下的桧柏、侧柏,胸径3厘米以下的银杏、柳、榆、臭椿、国槐、白蜡、苦楝、泡桐、合欢、栾树、五角枫、黄栌,两年生的经济林成品苗和一年生的经济林实生苗等。这些苗木,主要产区存圃量普遍较少,甚至不少苗圃出现空缺。这种现象涉及到华北、华东、华中和西部地区的10余个省市。
造成小规格苗木短缺不是偶然的。第一,由于大中规格苗木积压,苗木价格降得太低。从1999年至2004年期间,全国育苗面积增加迅速,种植规模大,苗木产量高。进入2004年至2006年,这些苗木大都到了出圃销售的时候,这时,全国苗木需求量又相对减少,供应数量大于需求数量的几倍,苗木价格一降再降甚至低于成本价也很难销售。由此造成大苗卖不出去,小苗也就无人繁育。第二,苗木生产成本增加太高。从2005年至今,土地使用费用逐渐增加,由原来的100元/亩~300元/亩增加到200元/亩~600元/亩,有的地方现在已涨到1000元/亩;生产资料涨价,化肥、柴油、农药、地膜等上涨了1/3至1/2;劳动用工费用增加,农民工工资由原来的每人每天8元~15元,增加到12元~30元。由此造成苗木生产成本增加1倍~2倍。第三,种子先积压后缺货。从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新育苗面积减少,种子需求也就很少,造成2004年以前采收的种子大量积压。陈种子卖不出去,新种子也就没人采收。加上种子采收、加工等劳动费用的提高,以及部分种子产地受自然灾害影响,近两年主要种子产地的经销单位及经营个体,与往年相比,种子生产、经销量下降2/3以上。例如雪松、白皮松、油松、黑松、火炬松、侧柏、麻栎、国槐、臭椿、白蜡、合欢、君迁子、黄栌、黄连木、流苏树、樱桃等种子生产、销售量很少,有些树种的种子到了育苗季节即便有需求也无货源。第四,造林苗木需求量增加。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对营造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次生林改造更新的重视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栽植速生用材树种、经济林树种积极性的提高,今、明两年对造林苗木的需求有较大增加。因此,预测今冬明春,这些树种的小规格苗木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苗木产品一旦发生短缺,不像工业产品一样,可以加班加点投入生产,及时得到补缺,苗木只能等到翌年再进行繁育。育苗首先要从种子抓起。由于林木种子与农业种子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突出的特点。今年苗木培育少了,等到明年想增加育苗数量时,种子未必能按质按量得到满足。因此,林木种子的生产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生产、市场调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预测,根据各地区造林绿化规划和市场的需求,在实行订单育苗和指导育苗的同时,必须制订统筹计划,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与扶持措施,提前做好种子的采收与储备工作,以丰补歉,从而保持种子的供需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木种子采收与苗木生产的良性循环。
|
|
|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9/13 0:11:45
很难预料,因为今年的苗子大部份都还没有销售,在今年的行情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要预测2009年的行情,实在是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