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不吃鱼的子牙     提问时间: 2007/9/11 8:30:01
问题:
 
我们在江西赣州地区栽了桉树,品种为本沁桉实生苗,2006年4月份栽植,昨天去现场查看,已经有些整株枯死。症状为:
根部:全部根系腐朽,有刺鼻非臭味,主根也腐朽,根茎部切口滴水无溢脓,表皮内有黑色粘胶状物质,木质部无明显颜色变化。叶片黄褐色干枯,基本不脱落
请问是何种病害?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9/11 10:47:31

您好,树根部病害主要有青枯病和根腐病,发现感染青枯病的病株,立即连根拔除,株穴土壤撒石灰消毒,销毁病株。发现桉树根腐病病株,立即拔掉,并带出林地集中烧毁。在病害发生的地方和周围撒石灰消毒,防治蔓延。或用1:1000倍的托布津或苯骈咪唑淋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9/11 10:51:01

桉树青枯病菌侵染幼树,其地上部的表现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急性型,病株叶片急速失水萎蔫,叶悬挂于枝条上不脱落,呈现典型的“青枯”症状。枝干表面有时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条斑,解剖茎干,木质部变黑褐色,地下根部腐烂,皮层脱落,木质部和髓部坏死,坏死的根茎有臭味。将病根、茎横切面浸入清水中,可使清水变成乳白色,如将清水滴在横切面上,1-2分钟后,切面的木质部即出现白色到淡黄色的细菌脓液,有时呈环状溢出,这一特征是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第二种为慢性型,病株表现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成紫红色,后逐渐加深并向上发展,最后叶片干枯脱落。部分茎干和侧枝出现不规则黑褐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枯死。此类型病株,从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3—6个月。根、茎解剖特性与急性型同。
    本病病原为青枯极毛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 F. Smith )为真细菌纲,假单胞杆菌属的生理小种1。病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2.3×0.5-0.7微米,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34℃,最高37℃,最低18℃,对酸碱度适应范围pH6-8,最适为pH6.6。
    发病规律:青枯极毛杆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混合物中,凡是种植过花生、烟草、马铃薯、番茄、桑、木棉、木麻黄和美人蕉等植物的土壤,以及这些罹病植物的花、果、叶茎、根接触过的土壤、垃圾肥、水源都有可能存在和繁殖青枯病的病原体。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与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关系密切,低温时存活时间比高温时长,中性土壤较酸性土壤有利于病菌存活,土壤含水量在31-37%时可存活390天以上;干燥和水淹时,病菌仅能存活30天到90天。桉青枯病为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大多由根际侵入蔓延到植株维管束组织内,使植株凋萎;又可从病株的根部转入土壤而再感染邻近健康桉树。根颈损伤、地表径流、株间连根是病菌侵入、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桉树青枯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3月开始病株逐渐增多,6-10月发病严重,7-9月是病害的高峰期,11月以后病情逐渐减轻。高温或台风雨后造成树木伤口,当温度在33-35℃、相对湿度80%以上时,青枯病最易流行。巨尾桉、尾叶桉是高度感病的桉树。赤桉、刚果12号桉,雷林1号桉、巨桉和柳桉等为中度感病。柠檬桉和窿缘桉是抗病的。桉树的感病性与年龄有关,1-4年生易感病,5年生后较抗病。
    防治方法:
    ①木麻黄、木棉、桑树、番茄、茄子、烟草和花生等植物的青枯病菌能与桉树交互感染,种植过这些作物的土地不宜选作桉树苗圃地或用作营养土基质。最好采用火烧土或黄坭心土作营养土基质。若用土杂肥时应充分堆沤、腐熟,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消毒后才能使用。
    ②不选用种植过感病作物的地块造林。桉树病区砍伐后应实行树种轮栽或选择高度抗病的桉树造林。
    ③发病的林地,应开沟排水,隔离病株,减少地表径流传播病菌。砍伐重病株,清除病根、枯枝,集中销毁处理。病穴用石灰或硫酸铜消毒。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9/11 13:46:57

桉树青枯病

 

桉树青枯病是桉树的一种新病害,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均有分布。危害尾叶桉、巨尾桉以及柠檬桉等桉树。

症状:感病幼树症状分为2种类型。急性型:感病植株叶片急剧失水凋萎,不脱落而悬挂于树枝上,呈典型青枯症状。根茎木质部变褐坏死,枝干外面有时出现黑褐色条纹斑。后期根部腐烂,皮层脱落,木质部和髓部坏死,有臭味。剖视病根或病茎横切面,有淡褐色的细菌溢脓自变色木质溢出。慢性型:植株发育不良,较矮小,叶片失去光泽,基部叶片变成紫红色,逐渐向上蔓延,部分枝条和侧枝变褐色坏死,后期叶片脱落。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该类型从植株发病到整株枯死,通常需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病原: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属细菌。

发病规律:该病一般在4-11月份发生,以高温多雨的79月为发病高峰期。桉树种间和地理种源间对青枯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树种有巨桉×尾叶桉、柳桉7451、雷林1号桉、柠檬桉和窿缘桉等,中抗树种有柳桉13341、种桉、小果灰桉、巨桉等,感病的物种有刚果12号桉、叶桉和赤桉等。

 

防治:①选育抗病速生树种或地理种源。②及时清除病株,并注意土壤排水及土壤消毒。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9/11 21:33:42

青枯病的可能性较大。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