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林中行     提问时间: 2007/8/10 18:10:46
问题:
 
急求西南地区华山松,木荷,其它阔叶的生长量方程及其出处,不胜感激!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8/10 21:56:28

向当地省级林业勘察设计院求援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8/10 22:04:08

【题名】   华山松林木的生长与分化
【作者】   陈存根
【刊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9):2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8/10 22:06:55

木荷种源苗高生长参数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01期
张萍 , 周志春 , 金国庆 , 王月生 , 王晖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8/10 22:10:57

浙江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1999年 第3期 第16卷 No.3 1999

peri.GIF (2345 bytes)

杭州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

俞益武 江志标 胡永旭

摘要: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结合树干解析,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表3参3
关键词:林分组成;群落演替;生长过程;木荷;常绿阔叶林;杭州
中图分类号:S718.542;Q948.157
文献标识码:A

Stand characteristerics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ith
Schima superba in Hangzhou

YU Yi-wu
1Forest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stitute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Linan 311300China);
JIANG Zhi-biao
2Forest Enterprise of Tonglu CountyTonglu 311500ZhejiangChina
HU Yong-xu
3Forest Enterprise of Qingyuan CountyQingyuan 323800ZhejiangChina

AbstractBy long-term sample plot methodnon-plot sampling and stem analysis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ructure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ith Schima superba aged 30 in HangzhouThe community has full-developed spacial structureincluding tree stratum No.1 and No.2succession layer and regeneration layerand shows relative stability in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But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dicate obpyramidal age structurecould be replaced by other tree species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tree stratum reveals 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Schima superba tree height with different classes approximates the sameand is similar to even-aged forestHeight growth is the fastest at 812 years oldDBH growth and volume growth dont attain peak value in 30 years old Schima superba

Key wordsstand structuresuccession of communitygrowth proccessSchima superba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Hangzhou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杭州西湖山区经长期封山保护,发育着较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其中以五云山和灵隐一带发育最为典型。随着森林生态功能之重要性被人们逐渐认识,常绿阔叶林在改善和维护中亚热带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被日益重视。为此,我们在定位观测基础上结合临时样地调查,逐步整理发表了杭州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枯落物动态、水文生态和物质循环等论文[1~3]。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分析其林分特征。

1 林分概况及研究方法

  调查地点设在杭州灵隐寺后面北高峰南坡山腰处。群落的优势种为木荷(Schin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sii)、青冈栎(Cyclobalanpsis glauca)和细叶香桂(Cinnamomum subarenium),构成共建种。下木层的种类主要有建群种的幼树和细齿叶柃(Eurya nitida)等常绿灌木。
  在林内设置调查样地4个,并以无样地法作补充。在每个样地内划分若干小样地,调查每木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取得各个调查因子平均数估计值。以此选择标准木,以1 m为区分段,2 a为龄阶作树干解析,用以分析生长过程。

2 林分结构特征

2.1 层次结构
  
杭州灵隐的木荷林是西湖山区发育比较典型的次生林,虽然林木层中亚层分化较复杂,但仍可分为2个亚层。林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活地被层则比较明显。在林木层的2个亚层中,第Ⅰ亚层即为群落的主林层,林木个体较高大整齐,平均高8.5 m,枝下高5.4 m,胸径13.1 cm,郁闭度0.7~0.8;第Ⅱ亚层为演替层,树木高低相差较大,平均高度4.2 m,枝下高2.3 m,胸径4.8 cm,郁闭度在0.5~0.6之间,主要有细叶香桂、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冬青(Ilex purpurea)和花榈木(Ormosia henryi)等较矮小的树种及年幼的第Ⅰ亚层树种。各测树因子值见表1。

表1 木荷常绿阔叶林测树因子值
Table 1 Statistical data on tree factors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Hangzhou

林层 林木层密度/
(株.hm-2
濒死枯木比例
/%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m
平均枝下高
/m
蓄积量/
(m3.hm-2
主林层 1 286 0 8.5 13.1 5.4 65.4
演替层 1 1180 0 4.1 4.8 2.4 3.8
全林 2 404 13.2 6.3 9.0 3.96 9.2

2.2 年龄结构
 
 群落的年龄结构不仅反映了构成群落世代的复杂性,而且反映着群落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立木级(Ⅰ级幼苗,高度33 cm以下;Ⅱ级苗木,高度33 cm以上,地径<2.5 cm;Ⅲ级幼树,胸径2.5~7.5 cm;Ⅳ级立木,胸径7.5~22.5 cm;Ⅴ级大树,胸径>22.5 cm)统计分析,构成木荷林的主要树种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T243-1.gif (721 bytes)T243-2.gif (732 bytes)T243-3.gif (557 bytes)T243-4.gif (542 bytes)T243-5.gif (520 bytes)

图1 木荷林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示意
Figure 1 Aged-structure of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从图1看,木荷和青冈栎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除Ⅴ级大树外,从Ⅳ级到Ⅰ级,株数逐渐减少,但减少率木荷比青冈栎大得多。在一定时期内,木荷和青冈栎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但进一步发展下去,有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细叶香桂的年龄结构除Ⅰ级幼苗外,其余为金字塔形,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的年龄结构则基本上属金字塔形,呈较稳定的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似将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米槠的年龄结构较为特殊,但总的来说,米槠的优势地位也将在群落中延续较长时间。
2.3 株数随胸径树高的分布
2.3.1 株数随胸径分布 处于乔木层上层的2个树种的曲线形状基本一致,呈现截尾正态分布,这几乎与同龄纯林一致。处于乔木层下层的细叶香桂株数随胸径的分布完全是另一种类型,呈现“L”型分布。由于乔木层上层的主导地位使整个乔木层拟呈截尾正态分布。
2.3.2 优势树种的树高分布 木荷不同径级的树木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10 cm,14 cm和18 cm以上3个径级的株数随树高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9~10 m之间,这表明不论胸径大小,各株树木占据同一高度。这种现象不同于人工同龄林。人工同龄林有规则的株行距,保证了每株树木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竞争不甚激烈,而常绿阔叶林的幼年期密度很大,竞争激烈,要获得生存,要么能耐受庇荫,要么占据树冠上层。

3 群落演替趋势

  现群落中,主林层以木荷为主,伴生有青冈栎、米槠、石栎和细叶香桂等树种。在更新层中,木荷很少出现。细叶香桂的重要值则大大超过其他树种而占优势,青冈栎、石栎和米槠仍占有一定比例(表2)。建群种木荷虽然目前生长旺盛,但由于木荷属中性偏阳树种,林下更新能力较弱,细叶香桂则较耐荫,具有较强的林下更新能力,似乎有可能取代木荷而成为群落优势种。但细叶香桂根系浅,树干纤细,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多分布于阴湿肥沃土壤上,容易发生断梢和倒伏,因而难以成为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当植被中的木荷自然成熟、衰老和死亡之后,群落郁闭度将降低,林内光照有所增强,有利于木荷的更新,而该地的生境条件又非常适合于木荷的生长。因此,木荷将快速生长并超过细叶香桂,重新成为群落的优势种。同时,青冈栎、石栎、米槠等与木荷一起构成群落的共建种。主林层中偶有出现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檫树(Sassafras tzumu)等,由于阳性喜光,不能在林下更新,随着群落的发展,在未来的群落中将不再出现,从而退出群落。因此,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条件下,杭州灵隐的木荷林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成为本地气候条件下的顶极群落。

表2 各树种分层重要值汇总表
Table 2 Important values of tree stratum,succession layer and regeneration layer

林层 木荷 米槠 细叶香桂 青冈栎 石栎 马尾松 花榈木 苦槠 杜英 其他树种
主林层 53.0 6.0 7.9 10.7 4.1 3.5 5.4 1.8 0.8 6.8
演替层 21.2 2.5 27.1 6.7 4.1 0 6.4 5.0 0.9 26.1
更新层 1.0 6.2 28.5 1.4 17.4 0 3.1 2.5 3.9 36.0

4 优势树种生长过程

4.1 树高生长
  
就总的状况而言,优势树种的树高生长过程平稳而比较缓慢,在8~12 a 时树高生长有一个高峰(表3)。

表3 4个优势树种的高生长
Table 3 Height increment of 4 dominant trees

树 种 年龄
/a
树高
/m
总平均
生长/m
最大年生
长量/m
最大年生长量
出现年龄/a
木荷 29 10.5 0.29 0.72 8~10
青冈栎 32 8.3 0.26 0.42 8~10
米槠 33 10.7 0.32 0.57 10~12
细叶香桂 36 7.8 0.22 0.34 8~10
4.2 胸径生长
  
各个树种的胸径平均生长均未出现下降。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呈现双高峰,木荷在12 a和30 a,细叶香桂在9 a和31 a,青冈栎为11 a和29 a,米槠11 a和31 a。由此可见,一般阔叶树的生长似乎有一定周期性,它们在10 a和30 a左右都有一个生长高峰。此种现象是生长本身节律还是气候周期,尚无法判断。
4.3 材积生长
  
材积连年生长的变化与胸径一致,从上显而易见,各个树种都未达到数量成熟。对4个树种的材积生长过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以幂函数方程最为理想。具体为:

  木  荷 V=11.890×10-7A2.910 39r=0.998 55,n=19;
  细叶香桂 V=33.785×10-7A3.304 37r=0.997 77,n=18;
  米  槠 V=11.200×10-7A2.969 19r=0.982 79,n=16;
  青 冈 栎 V=2.785×10-7A3.240 07r=0.998 66,n=15。

其中:V为材积,A为年龄,r为相关系数,n为调查样木数。

5 结语

  杭州木荷常绿阔叶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乔木层树高比较一致。相对于本地区其他速生树种,它生长较慢,但生长期长,生态功能强,并能提供珍贵用材。

作者简介:俞益武(1962-),男,浙江新昌人,讲师,从事生态环境研究。
作者单位:俞益武 浙江林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临安 311300
     江志标 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 311500
     胡永旭 浙江省庆元县林业局,浙江庆元 323800

参考文献:
 1 俞益武,施德法,蒋秋怡,等.杭州木荷次生林生物量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3,10(2):157~161.
 2 陈国瑞,李天佑,俞益武,等.杭州常绿阔叶林对林内近地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效应[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2):151~158.
 3 Jiang Qiuyi,He Liming,Yu Yiwu,et al.Studies on material cyling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J].Pedosphere,1993,3(7):221~246

收稿日期:1999-03-17;修回日期:1999-05-05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8/10 22:12:44

木荷造林技术及幼龄林生长量的研究
作者: 吴道圣;王于荣;潘贤良
期刊: 浙江林业科技--2000/06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8/10 22:17:57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C4%BE%BA%C9%C9%FA%B3%A4%C2%DB%CE%C4&sr=&z=&cl=3&f=8&wd=%C4%BE%BA%C9%D1%D0%BE%BF&ct=0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马常耕.华山松种源选择研究[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3]王明庥.林木遗传育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马常耕.华山松抗寒性的地理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8,(2):36~40.
[5]杨国宾.浅谈华山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的规划设计[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5,(2):48~52.
[6]沈熙环.种子园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周锡顺.华山松优树单亲多位点子代测定简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4,(2):49~53.
[8]陈存根,彭鸿.华山松林木的生长与分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2):1~8.
[9]赵国武.华山松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4,(1):30~31.
[10]周运超,伍孝贤,金天喜.影响平坝华山松种子园结实的土壤因子及对策研究[J].种子,1995,(5):15~17.
[11]廖明,金天喜.华山松种子园主要低产因子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1998,(3):36~41.
[12]伍孝贤.华山松种子园开花结实量调查研究[J].种子,1998,(1):50~54.
[13]伍孝贤.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1998,(1):4~6.
[14]李基平,钟淑英.华山松种子含水量与种子内含物质损耗的关系[J].云南林业科技.1990,(3):18~19.
[15]尹擎,罗方书.华山松优良单株子代测定[J].贵州林业科技,1996,24(3):31~33.
[16]毛俊彪,宋国志,罗明超.华山松纯林与混交林生态效应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2):156~160.
[17]耿继斌.华山松混合授粉子代测定效果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1):24~27.
[18]耿继斌.华山松测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2):21~23.
[19]李桐森.华山松嫩枝与硬枝嫁接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68~71.
[20]赵景联.华山松籽仁的营养评估[J].贵州林业科技,1993,13(3):251~255.
[21]孙丽华,朱翔.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与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00,21(2):53~56.
[22]杨丽琼.稀土对华山松育苗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1999,(2):25~27.
[23]程川锦,杨仙琴.浅谈华山松百日苗造林技术[J].云南林业,1998,19(4):18~19.
[24]李基平,钟淑英.X射线水衬比法测定华山松种子生活力的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1998,(4):21~27.
[25]张云跃.华山松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地理变异[J].林业科学,1996,32(3):206~212.
[26]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7]张云跃,周宗瑞.华山松地理种源抗冻性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0,17(1):7~11.
[28]马常耕,张云跃.华山松抗寒性的地理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1990,3(2):8~12.
[29]伍孝贤,周运超.华山松种子园针叶营养状况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1):29~32.
[30]汪玉林,杨发富.华山松裸根双月苗造林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J].云南林业科技,1995,(3):14~17.
[31]王思恭.华山松种源苗期试验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1996,(3):15~17.
[32]伍孝贤.华山松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与应用[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2,11(2):49~53.
[33]张云跃,胡先菊.华山松地理纬向渐变树高生长的综合数学模型[J].湖南林业科技,1990,17(2):7~11.
[34]薛于山.华山松种子园主要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研究[J].林业科技,1991.
[35]鄢志明,张万玉.华山松林分生长量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1):9~15.
[36]太跃华.不同疏伐强度对华山松母树林生长结实的效应[J].云南林业科技,2000(1):9~13.
[37]李福秀,周蛟.华山松种子保质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6,16(3):160~165.
[38]王得祥,刘建军.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1):48~53.
[39]党坤良.华山松针叶动态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1~5.
[40]胡先菊.华山松种源幼林性状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0.26(4):301~307.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8/11 15:33:35

树种组 A B C 树种
冷杉 0.000063219426 1.90061080 0.96265927 冷杉
云杉 0.000056790543 1.85173200 1.03346240 云杉
杉木 0.000058777042 1.96998310 0.89646157 杉木、湿地松、国外松
云南松 0.000058290117 1.97963440 0.90715154 云南松
高山松 0.000061238922 2.00239690 0.85927542 高山松
油松 0.000066492455 1.86556170 0.93768879 油松
华山松 0.000059973839 1.83343120 1.02953150 华山松
马尾松 0.000060049144 1.87197530 0.97180232 马尾松、火炬松、葵花松
柳杉 0.000056280669 1.82910400 1.05195643 柳杉
桦木 0.000048941911 2.01727080 0.88580889 桦木、光皮桦
丝栗 0.000048346625 1.89057850 1.07694000 丝栗、高山栎
栎类 0.000059599784 1.85640050 0.98056206 栎类、青冈
阔叶树 0.000052750716 1.94503240 0.93885330 阔叶树
桉树 0.000079541813 1.94309350 0.73965335 桉树
落叶松 0.000068320000 1.74136000 1.11535000 落叶松
柏木 0.000057173591 1.88133050 0.99568845 柏木、油杉
  V=A*D^B*H^C      
以上是西南地区部分二元立木材积公式,式中V为立木材积,D为胸径,H为树高,A、B、C为常数。但各地一元立木材积表是不同的,你可以依据上述二元立木材积公式(最好是你当地的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进行计算。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