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7/31 10:47:24
玉兰叶枯病防治技术
主要症状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花蕾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初期为褪绿色黄斑,水渍状,众多病斑连成片,扇面形向外扩展,边缘黑褐色,内灰黄色,可引起早期落叶。在潮湿环境下,落叶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 发病原因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叶芽内及病株残体上,借助气流传播,可直接从生长衰弱或受生理伤害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受伤害及在风速大、空气湿度小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燥环境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花芽、叶芽未展开时,向枝干喷洒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冬季可设置风障(防风设施),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春季增加叶面喷水,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杀菌剂800倍掖。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7/31 10:48:58
樱花叶片易受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病害的侵染,如防治不及时,会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影响养分积累,从而对明年开花不利。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5天喷施一次。尽量避免使用敌敌畏,以免引起落叶。适当浇水,并增加叶面喷肥(0.3%至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以确保叶片完整、质厚、浓绿。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7/31 11:37:13
叶枯病
症状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 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 。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如玉兰叶枯病(亦称枯斑病)、樱花叶枯病、翠 菊叶枯病(亦称斑枯病)。 发病规律 叶枯病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 发生侵染。该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 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 ②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有机肥料 及磷、钾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侵染机会。改喷浇为 滴灌或流水浇灌,减少病菌的传播。 ③生长季节在发病严重的区域,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药,连喷几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常用药剂有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 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胶悬剂600-800倍)、50%苯莱特1000-15 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等,可供选用或交替使用。
|
|
|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8/1 23:03:52
可能是假活。加上近期高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