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烂皮病
烂皮病又叫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使树皮腐烂坏死,表现干腐和枯稍两种类型,其中干腐型较为常见。干腐型主要发生在树体西南向的主干和大枝上,特别是分杈处最多。发病初期,病斑水浸状,暗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凹陷,组织硬化,有时龟裂,有明显黑色边缘。病皮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气潮湿时,小粒点吸水,从孔口处溢出卷须状孢子角。孢子角开始乳白色,以后逐渐变成桔黄色,胶质状。枯稍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枝和侧枝上,无明显病斑,扩展迅速,很快绕枝一周,造成整枝失水枯死。
2、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过程
烂皮病是真菌寄生引起的,多发生在幼树上,特别是4-10年生的树龄。1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生较少。每年春、秋两季发生重,春季又较秋季重。4月底5月初,气温达到7℃时,病皮内过冬的病菌开始活动,形成初期病斑。5月中旬至6月初为发病盛期,病斑扩展最快。6月份以后,气温达28℃以上时,因杨树生长旺盛,病害进展缓慢或不发病。9月以后又开始发病,11月份停止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孢子角等形态在病树皮组织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产生大最的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引起发病。
3、杨树烂皮病的发生特点
烂皮病菌通常为害树势衰弱的树体,病斑多发生植株的芽痕、叶痕、皮孔、冻伤、虫伤、修剪伤和日灼伤等处。生长健壮、树皮光滑,无裂痕的树体很少发病,人工林、防护林、行道树发病最多,尤其是新栽的幼树最易感病,而天然林很少发病。
4、影响杨树烂皮病、溃疡病发生轻重的因素
烂皮病菌和溃疡病菌均为弱寄生菌,因此,树势强弱是影响发病的关键因素。首先,发病轻重与杨树栽植、抚育管理有密切关系。如移植苗过大,移植次数过多,移植时根系受伤过重,移植时间过久的大苗或幼树都容易发病;整枝技术不良,强度修剪削弱树势,容易诱发病害。其次,与气候、土质等自然因素也有密切关系。辽西北、沈阳的康平、法库和柳河、岳阳河流域为枝干病害的常发区、多发区,因为常受低温、干旱、风沙、盐碱等不良自然因子影响,造成树势衰弱所致。此外,草荒严重,虫害及其他叶部病害防治不及时等都能加重干病害的发生。
杨树不同品种对烂皮病和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抗病树种本身都具有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不良环境的特性。抗病树种的枝条具有发达的输水保水结构,如髓心较大,导管较多,皮部射线较多,筛管带较宽,周皮较厚等。像中东杨、小青杨、小黑杨、阳杨等较抗病,而小叶杨、银白杨、钻天杨、新疆杨、北京杨等比较感病。
5、大斑溃疡病与烂皮病区别
大斑溃疡病与烂皮病症状明显不同。大斑溃疡病单个或零散病斑周围可形成隆起状的愈伤组织。病斑黄褐色,边缘暗灰色,表面干燥皱缩,中央有明显纵裂,凹凸不平,呈斑块状或云纹状。其次,在病部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的大小,形成的时间和排列特点不同。大斑溃疡病的黑色小粒点,于秋季在将枯死的枝干病斑上长出,以同心轮纹状排列在病皮上,而且比烂皮病明显大,而烂皮病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小,以5-6月份产生最多。
6、、枝干病害的防治
杨树枝干病害生产上为害重的主要有烂皮病、溃疡病和干腐病三种。这三种枝干病害都是弱寄生菌引起的,引起皮层组织腐烂,发病规律相似,防治方法基本相同,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为主,结合搞好林地卫生,减少侵染菌源,铲除潜伏侵染的病菌和病斑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只要环环抓紧就可收到较好防效。
栽培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壮树防病,在栽培管理上必须注意抓好以下环节:第一,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抗寒、抗盐碱,适应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发挥树种本身的抗病能力。第二、栽植后要加强管理,加强防护,防止早春干旱和雨季积水,适时松土除草、严禁放牧,注意及时防治蛀干害虫和叶部病害。第三,合理整枝,注意修剪,不留残桩,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树体树形。第四,做好防寒,减少冻伤。
杨树防寒,幼树和当年小树以培土为主;成树和大树,特别是行道防寒是树干涂白。树干涂白在初冬进行,将涂白剂刷在树体的主干和大枝上,特别是分杈处,涂白剂的配方是石灰10份,食盐1份,水30-35份动物油1份,杀菌剂福美胂0.2份,混匀即可。
控制侵染菌源 首先,应改善林区的卫生状况,及时清除刮下的树皮和修剪下的病枝,其次,注意修剪下用做烧柴的树枝要在4月以前烧完,不要用带病的树枝夹杖子和做架材,以免春雨后形成孢子角成为侵染菌源。
铲除潜伏侵染病菌的方法是,在早春树体萌动前喷杀菌剂,可选用以下杀菌剂:
⑴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
⑵3-5℃Be(波美比重)三石硫合剂;
⑶5%菌毒清水剂50倍液;
⑷80%成标500-600倍液;
50%乾坤宝1500-2000倍液。
药剂治疗 病斑药剂治疗,通常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症状明显时进行,并且采取:春季突击治,坚持年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方法是将病斑病皮用钉板钉破,或小刀纵横划破至木质部,破皮范围大于病斑,外扩约0.5厘,然后涂杀菌剂治疗。为了杀菌彻底,提高治疗效果,也可以将病皮刮下再涂药,但注意一定要将刮下的病皮残体,带出林外集中销毁,以免成为扩大为害的侵染菌源。可供选用涂刷的杀菌剂有:
⑴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
⑵5%菌毒清水剂50~100倍液;
⑶胂平液50~100倍液,即40%福美胂0.5份,2%平平加0.2分,水25份混合而成;
⑷100Be石硫合剂;
⑸30%福美敌可湿性粉剂30~50倍液;
处理后20天再涂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