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白榆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和适应性最强的阔叶树种,是华北平原地区的五大阔叶树种之一。白榆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和朝鲜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一、名称
白榆〔别名:家榆 (河北、河南),榆树(东北各地、陕西),钱榆(江苏)〕( Ulmus pumila L.)。
1.形态特征:榆树为高大乔木,成龄树高达25m,胸径可达1.5m。树冠卵圆形或近圆形,树皮暗灰色、粗糙并呈纵裂状;1年生小枝灰色或黄褐色,以后颜色逐步加深;叶片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 ~ 8cm,宽1.2 ~ 3.5cm,先端渐尖或尖,基部近对称或稍偏斜,边缘单锯齿,表面光滑无毛或叶背面脉腋出有簇毛,叶背侧脉明显,7~16对;花两性,风媒,先叶开放,簇生于去年枝上;花萼4~5裂,雄蕊4~5,子房扁平,绿色,花柱2裂,柱头2;翅果近圆形,长约1~1.5cm,成熟时黄白色。花期3~4月,果期4~6月。
2.分布:榆树是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阔叶树种之一。它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是平原地区“四旁”的主栽树种。垂直分布中,东北地区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1500m以下,陕西秦岭可达2000m以上。
3.主要经济性状:树皮含纤维16.14%,且纤维坚韧,是绳索、麻袋或人造棉的优良原料;另外,形成层和部分树皮内皮层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增加食品的粘性。
果实俗称榆钱,可食用。种子含油率 25.5%,可榨油供食用,制肥皂及其他工业用油。
新鲜嫩叶含粗蛋白 24.10%、粗脂肪2.66%、粗纤维15.16%、无氮抽出物41.23%,能够食用,也 是良好的牲畜饲料。
果、叶、树皮还可入药,能安神、利尿,可医治神经衰弱、失眠及体浮肿等病症。
木材有光泽,纹理通直,结构粗,花纹美丽。略硬重,不易钉钉,油漆费工,稍难干燥,易翘曲,稍耐腐。力学强度较高,是很好的建筑、车辆、枕木、家具、农具等用材。
二、主要栽培品种
白榆主要有几种类型:
1.钻天榆类型:树干通直圆满,树冠窄,适应性强,生 长迅速。
2.小叶榆类型:树干通直,树冠卵圆形,叶披针形,长2 ~ 4cm,宽1.5cm左右。适应性强,耐旱,抗病虫力较强。材质较好。
3.细皮榆类型:树干通直,树冠卵形或扁圆形,树皮灰色,光滑仅基部有浅纵裂。适应性强,但抗烂皮病能力差。
4.垂枝榆类型:树干稍弯,主干不明显,树冠伞形,树皮灰白色,较光滑,2 ~ 3年生 枝常下垂。适应性强,生长较快。
5.龙爪榆类型:树干稍弯。树冠圆球形。侧枝曲状开展或平伸,小枝卷曲下垂。抗病力较强,但生长稍慢,可供园林观赏用。
近年来,白榆的选、育种工作在白榆的主要栽培区迅速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山东、河南和甘肃均得到了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白榆无性系系列。
三、生物学特性
白榆是喜光性树种。幼龄时侧枝多向阳排列成行。壮龄时树枝向外伸展,形成庞大的树冠。耐寒性强,在冬季绝对低温达 -40 (-48) ℃ 的严寒地区 (黑龙江省海拉尔)也能生长。白榆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不足200mm,空气相对湿度50%以下的荒漠地区,也能正常生长。
榆树喜土壤湿润、深厚、肥沃,能生长在干旱瘠薄的固定沙丘和栗钙土上。耐盐碱性较强,在中度偏下的盐碱地上,如含 0.3%的氯化物盐土和含0.35%的苏打盐土,pH值达到9时能正常生长。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白榆不耐水湿和土壤粘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洼地,常引起主根腐烂。
白榆生长快,寿命长,一般 20 ~ 30年成材。白榆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异,从芽萌动开始到落叶为止,整个年生长期的长短不同,华北和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年生长期要长30 ~ 40天左右,因此,生长量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比东北地区要大。
此外,白榆的抗逆性强,对干旱和烟尘的抵抗力强,特别是对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强。
四、栽培技术
1.苗木繁殖技术
播种育苗:采种母树以 15 ~ 30年生的健壮树为好。在一般情况下,年年开花结实,无大小年之分。 果实 4 ~ 5月间成熟,各地应根据成熟期的不同,及时采种。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白色时,即可采收。采种方法可待其自然成熟落下扫集,或于无风天将其击落收集,采后应置于通风的地方阴干,清除杂物,即可播种。最好随采随收随播,否则降低发芽率。如不能及时播种, 应密封贮藏。种子含水量8%,经密封贮藏后,其发芽率可保持近2年之久。白榆种子发芽率一般65 ~ 85%,千粒重7.7g,每kg12 ~ 13万粒。
育苗时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苗圃地。播种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深翻 20cm以上,每亩施基肥(腐熟的厩肥)2000 ~ 3000kg,并撒敌百虫粉剂1.5 ~ 2.0kg,毒杀地下害虫。翌春作成长10米,宽1.2米的苗床,或长10米,宽5米的大畦,以 备播种。在东北各地也常采用大垅育苗,先作垅,耙碎土块,压平,垅面宽 60 ~ 70cm,垅间距20cm,垅可长可短。种子不必进行处理,如处理可混湿砂,贮放2 ~ 3天,每日翻动数次,至微露出白色幼芽时播种。播种时需先行灌水,水分全部渗入土中,土不粘手时进行播种。为了管理方便,一般多用大垅双行条播,条宽3厘米,条深3 ~ 5cm,条距20cm,覆土不宜太厚,0.5 ~ 1.0cm,覆土后稍加镇压,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发芽。每亩播纯种2.5 ~ 3kg。播后10余天幼苗出土,小苗长出2 ~ 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 ~ 6cm时定苗,每亩均匀留苗3万株左右,间苗后要适当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除草,苗木稍大时结合松土进行除草,注意不要损伤苗根。雨后和灌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免土壤板结。除草松土的次数,可根据杂草多少和土壤情况而定。追肥和灌水可结合进行。 6 ~ 7月间追肥较好,每亩施人粪尿100kg或硫铵4kg,每隔半月追肥一次,8月初停止追肥,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在发生榆树炭疽病的地方,每周可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一次。
扦插育苗: 根据新疆农垦科学院林业所的经验,采用全光雾插的方法非常有效。插床为半径 7m 的圆形苗床,四周用砖砌成高 60cm 的围墙,其地面部分高 50cm ,插床中心用砖砌成 40cm 见方、高 50cm 的底座,用以安装全光照喷雾装置;基质为细河沙或蛭石,用高锰酸钾或甲醛溶液对基质喷淋消毒 24 小时,然后在插床底部铺垫 20cm 的小卵石(也可用炉渣),以利渗水透气,上面铺垫 20cm 厚消毒后的基质;插穗尽量从幼年母树上剪取,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半木喷化的嫩枝,粗 0.2cm 以上。插条采回后放在荫棚内或室内通风处进行修剪插穗。插穗长 8 ~ 10cm ,上剪口为平面,下剪口为斜面,剪口要平滑,插穗上部留叶 3 ~ 5 片(叶片大时可剪去叶片的一半),然后进行生长调节剂处理,可用萘乙酸、生根粉等作为生根刺激剂。药剂的浓度可在 50 ~ 250mg/L ,把插穗的下切口浸入药剂溶液中,时间为 30 ~ 60 分,然后取出备插。扦插时为了避免插穗下部皮层损伤,采用打孔直插。株行距 5cm × 5cm ,扦插深度为 3 ~ 4cm ,扦插后将插穗周围的基质轻轻压实,使插穗与基质紧密结合。扦插时间最好在阴天或早上 10 点以前或下午 20 点以后;扦插完立即启动全自动喷雾装置喷雾,使基质喷透。前期( 10 大左右)使叶面能始终保持一层水膜状态,并每隔 3 天在傍晚喷 1 次透水。中期( 10 ~ 20 天)喷雾次数及喷雾量以不使叶面萎蔫为宜。后期( 20 ~ 30 天)减少喷雾次数,控制喷雾量。移栽前 5 ~ 7 天进行炼苗;扦插 35 天后,当插穗生根率达到 90 %以上,根长 4 ~ 8cm ,通过炼苗,根系逐渐木质化后,进行大田移栽。
移栽时间最好是阴天或下午 20 点以后。移栽时因扦插苗根系幼嫩,用小铲小心起出放入移植盘中(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并迅速运送到移栽地,将苗埋入沟后轻轻压一下,随即浇水, 2 ~ 3 天后复水二次,以后根据墒情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结合松土、除草施肥 1 ~ 2 次。其它管理措施同上。
2.栽培技术
可采用植苗和直播两种方法。造林季节分春、秋两季,春季造林是在土壤解冻至苗木萌发前,秋季造林是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以前进行。
直播造林:最好随采随播,这样出苗整齐,成活率高。可于整地后开条状沟播种。沟不宜太深,但下部土壤宜疏松,播种要均匀,播后覆一层薄土。也可采用穴状直播,穴的直径 20 ~ 30cm,穴距1m,行距1.5m,成品字形相互交错,每穴播种20粒左右,覆土厚度1.0 ~ 1.5cm。
植苗造林:“四旁”植树 在土层较深厚、肥沃,水分条件好的地方,植树容易成活,采用2 ― 3年生大苗造林。植树坑50 ~ 60cm见方,深50cm,剪去苗木过长的主根,栽时将苗木放在穴中,填入细土踩实,然后浇水,并培土。营造大面积速生用材林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湿润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造林地,进行细致整地。采用1年生苗木进行穴植,穴的直径30 ~ 40cm,深30cm左右,应适当密植,以利于培养干形,促进树高生长,一般行距2米,株距1.5 ~ 2.0m,每公顷栽2,500 ~ 3,000株。
3.抚育管理
造林后头 2 ~ 3年,应进行松土、除草和培土等工作。这不仅是为消灭杂草,蓄水保墒, 同时在盐碱地还能有效地防止熟土层返碱。如混栽紫穗槐发墩较旺,可在夏季平茬,将割下 的嫩枝叶翻人白榆根圈周围土中压青,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幼树生长。
白榆在幼龄期发枝较多,常造成枝杈横生,干形不良。为保持干形,可采用如下方法:
“冬打头”:在冬季幼树落叶后到翌春萌发前进行,将当年生主枝剪去二分之一,将剪口下 3 ― 4个侧枝剪去,其余剪去三分之二。栽后一至三年冬季剪去当年生枝长度三分之一,并将剪口以下三、四个小枝剪去,其余不剪。“夏控侧”:在夏季生长期剪去直立强壮的侧枝,以促进主枝生长。要掌握控强留弱,当春季从剪口萌发的几个壮枝,长到30厘米时,留一个直立健壮作主干,其余均剪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控制生长。第二、三次分别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进行。重点控制直立强壮的侧枝,剪去长度的二分之一。“轻修枝,重留冠”:随着幼树年龄的增长,不断调整树冠和树干比例。栽后第一年,树冠要占全树高度的四分之三以上,2 ― 3年的幼树,树冠要占全树高度的三分之二。根据培育材种目标的不同,来确定树干的高度,达到定干高度后,不再剪枝,使树冠扩大,加速生长。
白榆造林后 7 ~ 8年,一般每公顷栽植密度3,000株左右的林分,树冠即达郁闭,此时可开始间伐,伐后郁闭度保留0.6 ~ 0.7。每公顷留2,000株左右,以后,每隔5年左右间伐一次,到20年时,每公顷保留1,500株左右,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
4 .主要虫害防治
榆蓝金花虫 (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成虫鞘翅有紫红色条纹。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土内越冬,翌春树叶发芽时出来为害。雌虫开始产卵在小枝上,以后 产在叶上,卵经 5 ~ 7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5 ~ 6月间大量出现,经20 ~ 30天老熟后人土化蛹。老一代成虫此时也下树越夏,8月间新羽化的成虫和越夏的老成虫又上树为害,直至10月下旬成虫再下树越冬。幼虫、成虫均为害叶片,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全部吃光。
此外还有榆绿金花虫 (Galerucella aenescens Fair.)(成虫鞘翅呈蓝绿色,具金属光泽)和榆黄金花虫(G.maculicollis Motsch.)(成虫棕黄色或深棕色)也同样严重为害树叶。
防治方法 (1)早春当成虫上树时,在成虫产卵之前,发动群众震落捕杀。(2)喷洒90% 的敌百虫 800 ― 1,000倍液,毒杀幼虫和成虫。
黑绒金龟子 (Seriea orientalis Motsch.):一年发生一代。4月中、下旬成虫出土,6月份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孵化出幼虫,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喜食嫩叶和幼芽,夜间和上午潜伏,午后群集为害,在温暖无风天气出现最多。
防治方法 在成虫出现盛期 ,可震落捕杀与设灯光诱杀;或用50%敌敌畏乳剂800 ~ 1,000倍液毒杀。
榆天社蛾 (Phalera fuscesce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6 ~ 7月出现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卵多产于叶片下面,常百余粒集中成块,单层排列,约经两周孵化,幼虫多群集在叶上,昼夜取食。8 ~ 9月为害最重,大发生时叶子可全被吃光,造成二次发叶。9月间幼虫老熟人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后在树干周围土中挖蛹。(2)利用幼虫受惊时吐丝落地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幼虫。(3)在幼虫群集时,喷洒90%敌百虫800 ~ 1,000倍液毒杀幼虫。(4)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夜间可用灯光诱杀。
芳香木蠹蛾:成虫为较大的蛾子,体色灰褐,头顶及前胸背面为黄色,翅上有许多 深暗色横纹。防治方法:在幼虫期,用 40 %的乐果乳剂 25 ~ 30倍液,注入虫孔中,密封 。
榆毒蛾 (1vela ochropoda Ever.):成虫纯白无斑,与杨毒蛾相似,但较小,翅顶较圆。前足胫节与跗节,中、后足跗节均橙黄色。
在北京一年二代, 6 ~ 7月为第一代成虫、8 ~ 9月为第二代成虫羽化期。
防治方法 :(1)采用诱杀幼虫的方法。树干秋季束草或在树干基部放置杂草的方法诱杀幼虫;(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用苏云金杆菌或青虫菌500 ~ 800倍液喷杀幼虫。
五、利用技术
纤维采收和加工处理:一般在春季或 8 ~ 9月份采割枝条,立即剥皮,将剥下的树皮在水中浸泡10 ~ 15天,当纤维分离时,取出用清水揉搓洗净,即成柔软而黄白色的半脱胶纤维。制人造棉可用碱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