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橡胶白粉病的认识及防治
白粉病病菌只为害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不侵染老叶。嫩叶感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出现辐射状的银白色菌丝,似蜘蛛丝,以后在病斑上出现一层白粉,形成大小不一的白粉病斑;这是本病最显著的特征。嫩叶感病初期若遇高温时,病斑上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病斑变为红褐色。当气温适宜时,病斑还可以恢复产生分生孢子,使病斑继续扩大。发病严重时,病叶布满白粉,甚至皱缩畸形、变黄,最后脱落。不脱落的病叶,随着叶片的老化和气温升高,病斑上的白粉逐渐消失,留下白色癣状斑或黄褐色坏死斑。花序感病后,出现一层白粉,病害严重时花蕾全部脱落,只留下光秃秃的花轴。
发生流行规律 白粉病发生流行与胶树抽叶物候期的长短、越冬菌量大小及冬春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 白粉病流行条件
(1) 寄主物候
橡胶树新抽大量易感病的嫩叶是白粉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橡胶树群体抽叶期的早晚,决定着白粉病发生期的早晚;其次,橡胶树群体历期长短,决定着白粉病的流行强度;种植不同品系病情也不一样,除品种基因有别外,也与物候期有关。实生树和多品系混种林段,物候不整齐,病情比较重。而品种单一和物候整齐的林段,病情都比较轻。
(2) 越冬菌量
橡胶树冬季大量落叶期间,白粉病菌主要集中在胶林不落的老叶,嫩梢和苗圃越冬。越冬菌量的多少与翌年白粉病的流行强度有关,因为基础菌量多,为越冬后嫩叶提供大量的菌源,病害始见期早,重复侵染次数多,病害也就相对严重。越冬菌量的大小与病害流行强度虽有一定关系,但病害能否流行,还取决于胶树在抽嫩叶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宜。
(3) 气候条件
温度是决定白粉病是否流行的主导因素。因为橡胶树越冬落叶和春季抽叶的整齐度和进度快慢受冬春气温制约。冬季气温偏高,橡胶树落叶不彻底,抽叶也就不整齐。相反则落叶彻底,抽叶整齐。流行期温度高,会加速新叶老化,减轻病情。如果出现倒春寒,延缓新叶老化,又会加重病情。
白粉病发展的适温范围为15-22℃,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只要有一定的菌源和感病组织,病害便会迅速发展。抽叶期间,如遇上6天以上26℃的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在32℃以上的高温天气,病害的发展便会受到抑制。低温阴雨是一个综合的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气候条件。
2、 白粉病小区流行特点
(1) 在一般年份的气候条件下,橡胶树抽叶迟的比抽叶早的林段发病严重。
(2) 橡胶树抽叶不整齐的林段发病较重。
(3) 越冬菌量大和病害始见期早的林段病情较重,凡是靠近重病苗圃的林段发病也较重。
(4) 橡胶树抽叶迟而不整齐,越冬菌量大的林段发病特别严重。
(5) 感病品系或多品系混种的林段,发病严重。
总之,林段间病害流行强度的差异,主要是决定于橡胶树抽叶过程的长短、越冬菌量的大小及病害始见期的早晚、品系的抗病性和林段间的小气候环境等。
3、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区的划分
(1) 病害常发区 病害流行频率高,一般年份均重病。
(2) 病害易发区 一般年份病情中等,个别年份重病或者轻病。
(3) 病害偶发区 一般年份轻病,个别年份重病。
防治方法 。
1、 化学防治 可按以下四个阶段顺序进行:
(1)越冬防治
在早春橡胶树抽叶以前,摘除断倒树和正常树的冬嫩梢2-3次,每株断倒树留几条粗壮的嫩梢,并用硫磺粉或硫磺胶悬剂进行防治。
(2) 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的防治
在橡胶树20%抽叶以前,进行一次中心病株(区)调查,发现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及时进行单株或局部喷药防治。
(3) 流行期防治
可使用担架喷粉机,热雾机或飞机喷施硫磺粉、硫磺胶悬剂、粉锈宁等农药。每亩次用325筛目的硫磺粉0.6-0.8kg。
(4) 后抽植株防治 新叶70%老化以后,进行局部防治。
2、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促进橡胶树生长,提高抗病和避病能力,可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