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清理林地
为便于抚育管理,林木采伐后要及时对林地进行清理,清除林地内叠压的林木枝干及灌木,清理方式主要是:除细小的枝叶外,将林木枝干和灌木拢成水土保持带,带宽1.5米~2米,带距15米~20米。其中上半年采伐的迹地,应在萌芽高长到10厘米以前清理完毕,否则在清理林地时易损坏萌芽株,且不利于秋季萌芽株的2次生长;下半年采伐的迹地应在次年造林前清理完毕。
二、全面进行垦复
林地清理完毕后,应对林地进行全面垦复,将细小枝叶履入土中沤肥、疏松土壤、改善透气性和肥水渗透力。尤其是上半年采伐的迹地,垦复可以清除杂草、杂灌,确保肥水能被伐根充分吸收。有条件的地区在未成林期间可每年进行一次垦复,垦复时间一般在秋中为宜。
三、及时施肥促进萌芽株复壮
林地垦复后应及时进行施肥,促进萌株复壮生长。施肥以复合肥为主,施肥量一般每株100克~150克,施肥时间一般在4月~5月和8月~9月。施肥方式以穴施为主;在伐桩上侧20厘米左右处挖一小穴,施肥后立即覆土(防止挥发失去肥力)。有条件的地区,萌芽株未成林时可每年施1次~2次。
四、砍草、砍灌、除萌
在未成林时每年进行2次砍草、砍灌、除萌抚育管理,砍除林地内的杂草、杂灌,除去多余的萌芽株,保留2株~3株优良萌芽株,砍抚时间一般为4月~5月和8月~9月。通过抚育可增加林地有机肥量,有效促进萌芽株极早复壮、郁闭。成林后3年内每年4月~5月进行1次砍抚,保留1株优良株,以后可根据林分卫生条件每5年适当安排砍抚和卫生伐。
五、及时进行补植
为充分利用林地,提升林地潜力,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及时进行补植,主要方式:在林间空地补植杉木,在伐桩空隙间适当混植阔叶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好林地内散状分布补植毛竹,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林地内补植马尾松等对土壤要求不严的树种。及时补植的林分林相整齐,培育的混交林可获得较多的腐殖物,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