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中条山人     提问时间: 2007/4/25 13:59:13
邮箱:shanxi89@126.com
问题:
 
四季杨  吕专家,你能将小乘绿四季杨的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的方法,给大家详细的讲一下吗?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4/25 14:16:33

种  名: 四季杨
学  名: P.Canadensis
别  名: 常绿杨、小城黑、小乘黑
科: 杨柳科 属: 柳属
 产地分布
适生范围: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4度,年降雨量不少于800-1000mm,土壤PH值6.0-8.4之间,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地区。目前,四季杨已在四川省各地广泛推广同时引种到重庆、江苏、湖北、河南等地长势良好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
  形态特征
其中最大特点是冬天仍留有相当数量的绿叶,至翌春新叶展开,老叶再脱落。而且树形挺拔、优美、叶片深绿、厚实,尤其是春夏新梢嫩叶都是橙红色,如红花绽放万绿从中。
  生长习性
四季杨是杨树大家族中唯一的半常绿品种,适宜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适应性强,速生、抗生,抗虫。国际品种代号A-65/31、A-61/186。四季杨属半落叶乔木,在无霜冻的环境下,半落叶,在春季时换叶。在有霜冻的地方种植要落叶,但落叶期比其它杨树晚60天以上。
 园林用途
极具观赏价值,是短周期工业用材和道路绿化的好树种。
  繁殖培育
该品种发叶期比其它杨树早,生长速度快,一年生扦插苗平均高为3米以上,5年生时平均胸径达15厘米以上,树高12米以上,8年生时胸径达24厘米以上,树高18米以上;十多年来尚未发现对蛀干性害虫,对食叶性害虫有较强的抗性。在年平均温度14摄度左右,年降雨800—1000毫米,地下水较高的平原和丘陵农工的河滩地、废河道、条件好的道路退耕地、迹地更新,种植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栽培效果和绿化效果。 栽植行距根据培养的需材而定。一般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采用2X3米,大径材3X4米,林粮间种2X5米,行道树3X3或4X4米。定植穴挖80—100厘米宽,60—80厘米深,并施足底肥。丰产林在干旱地区造林当年要注意要灌水、施肥。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4/25 20:01:18

建议与中国林科院杨树专家联系咨询详情:

姓名 张绮纹 性别 职称 研究员 出生年月 1939.1 照片
毕业学校 首都师大 毕业年月 1961.9
最后学历 本科 所在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  
邮编 100091   E_mail zhangqw@rif.forestry.ac.cn
电话 010-62889654 传真 010-62872015
从事专业 林木遗传育种学
当前研究方向 杨树遗传改良
杨树新品种选育
杨树主要品种分子指纹图谱
当前在研课题 杨树木质素基因转化   引进项目
杨树纸浆材新品种推广   部级项目
杨树雄性优良无性系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   部级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获奖成果

1. 国外杨树引种及区域化试验   96年,93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名,林业部科技进步奖贰等奖  
主要著作或有代表性的论文
1.中国杨树定向遗传改良及高新技术育种 1999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 
2.中国杨树遗传改良 1999年2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7/4/26 13:05:18

您好,四季杨属半落叶乔木,在无霜冻的环境下,半落叶,在春季时换叶。在有霜冻的地方种植要落叶,但落叶期比其它杨树晚60天以上。该品种发叶期比其它杨树早,生长速度快,一年生扦插苗平均高为3米以上,5年生时平均胸径达15厘米以上,树高12米以上,8年生时胸径达24厘米以上,树高18米以上;十多年来尚未发现对蛀干性害虫,对食叶性害虫有较强的搞性,是短周期工业用材和道路绿化的好树种。

  四季杨适宜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在年平均温度14摄度左右,年降雨800—1000毫米,地下水较高的平原和丘陵农工的河滩地、废河道、条件好的道路退耕地、迹地更新,种植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栽培效果和绿化效果。 栽植行距根据培养的需材而定。

  一般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采用2X3米,大径材3X4米,林粮间种2X5米,行道树3X3或4X4米。定植穴挖80—100厘米宽,60—80厘米深,并施足底肥。丰产林在干旱地区造林当年要注意要灌水、施肥。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